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距离慈禧死亡还有两天,距离光绪死亡仅剩一天。慈禧带病主持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光绪的接班人问题。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机大臣张之洞、袁世凯、鹿传霖、世续等参加会议。
1、慈禧再一次独断专行
光绪身体虚弱,患有遗精等症,肾脏有问题,没有给帝国留下子嗣。同治驾崩后遗留的难题,又一次摆在了大清臣子的面前。
由于光绪接的是堂兄的班,按照即位时的上谕,光绪的接班人,应该上承同治的香火。
慈禧表示,皇上快不行了,该抓紧选一个接班人了,给同治立嗣。慈禧还说,我主意已定了,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奕劻似乎没明白慈禧“主意已定”的意思。他说,溥伦、溥伟比较合适,论起来溥伦更好一些,他是道光帝长支传下来的。
溥伦曾经被推选过一次。
同治驾崩后,只有十七岁的溥伦,成为皇帝的热门候选人,当时他被否决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其父载治,不是道光长子奕纬的亲生骨肉,是从近支过继过来的。此时算起来,应该是五十岁出头了。
而溥伟则是恭亲王奕訢的孙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载沣支支吾吾地表示同意奕劻的意见。
慈禧见两个人不理解自己的意图,心里很不高兴。
她不愿意再费口舌:
我看醇亲王载沣的孩子比较合适,就立溥仪为嗣君吧。
奕劻怔了怔,没有敢反驳。其他大臣一致拥护,认为太后的决定很英明。
如果事后对这次专制的会议进行评析,我们不得不再次为大清帝国的命运感到叹息。
溥仪当时不过两周岁,连裤子的裆开在哪里都不知道。大清帝国如同一个蹒跚的老人,迫切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年轻面孔来扶一把,现在,慈禧却选择了一个走路都稳不住脚的孩子,来拖老人的后腿,这个国家岂有不跌倒之理?
2、一个皇帝三个爹
慈禧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
当天,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两道上谕。
第一道:
“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第二道:
“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王。”
这两道谕旨的发布,表明慈禧采用当年多尔衮摄*的方式,辅佐幼帝。
根据溥仪的回忆,傍晚,消息通知到摄*王府的时候,载沣的母亲刘佳氏如同老醇亲王奕譞一样,当场就晕了。
“摄*王载沣手忙脚乱地跑进跑出,一会儿招呼着随他一起来的*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候他忘记了老福晋正昏迷不醒;一会被叫去看老福晋,又忘掉了*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
由于年幼的溥仪哭得厉害,“*机大臣和我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我见慈禧皇太后”。
第二天,光绪驾崩。
朝廷发布谕旨:
“钦奉皇太后懿旨,摄*王载沣之子,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又钦奉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御上宾,亦未有储贰,不得已摄*王载沣之子,承嗣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按照上谕,溥仪有了三个爹: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御弟摄*王同时也是醇亲王载沣。
这样,溥仪就成为历史上出身可能是最牛的孩子。
正当载沣为摘到这么大一个桃子而窃喜的时候,慈禧又颁布的一道懿旨,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懿旨说:
昨经降旨,特命摄*王为监国,所有*国*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国*事均由摄*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王随时面请施行。
根据慈禧的这道懿旨,载沣作为摄*王在前台辅*,而背后遥控指挥的却是光绪皇后隆裕。隆裕虽然没有垂帘之名,却有垂帘之实。载沣在重大事项上,必须早请示晚汇报,而不能一个人拍板。
慈禧在撒手西去前,创设了一个由皇太后和摄*王组成的“一主二辅”机制,作为掌控大清帝国最高权力的领导班子。
慈禧为什么会让隆裕做大清帝国的掌舵人?要谈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慈禧为什么会选择溥仪。
3、溥仪登基的幕后之一——载沣逼婚事件
光绪二十八年(),皇室发生了一个逼婚事件。
此事件在今天看来,极有可能是慈禧的预谋。
慈禧替光绪内定的接班人溥仪,是载沣的儿子也就是奕譞的孙子。
奕譞有四个福晋,大福晋是慈禧的胞妹,生了光绪。
二福晋刘佳氏,生子载沣。奕譞去世后,载沣承袭为醇亲王。
留存下来的一张照片显示,载沣人长得很精神。十八岁时,载沣开始在朝廷上班,曾任阅兵大臣,颇受慈禧宠爱。
当时,载沣已经有了对象,即旧勋希元之女。
这项婚姻,是刘佳氏为儿子包办的。喜事上报慈禧之后,被当场否决了。
慈禧指示,赶紧把婚退了,娶荣禄的女儿。荣禄的女儿叫瓜尔佳·幼兰。
刘佳氏哭诉说,儿媳已向我磕头了,她又没过错,怎么能退啊,退了让人家怎么过啊?慈禧一拍桌子,坚决不同意。
刘佳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把婚退了。希元之女得知消息后,喝药自杀而死。
慈禧为什么要包办这门亲事呢?
这里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荣禄这个人。
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开国五功臣费英东之后。
同治年间,曾任户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兼步*统领,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曾因贪污被劾降二级。光绪二十四年,晋大学士,直隶总督。戊戌变法后,慈禧召荣禄为*机大臣。不久,命荣禄管兵部,仍节制北洋海陆各*。
光绪二十九年,荣禄死于任上,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荣禄很受慈禧信任,“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巨细,常待一言决焉”。
很多野史都认为,荣禄是慈禧待字闺中时的恋爱对象。咸丰驾崩后,慈禧和荣禄有一腿,爱屋及乌,慈禧很疼荣禄的女儿,长期把她养在自己身边,认作养女。
慈禧逼婚的时候,大阿哥溥儁已于上年被废。
将荣禄女儿嫁给载沣,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他们生儿子,将来为不能生育的同治和光绪承祧。结果荣禄的女儿瓜尔佳·幼兰,也真替慈禧长脸,果然生了溥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奕譞家能出两个皇帝,并非是他家的孩子多么出类拔萃,完全是沾了裙带的光,同时也是慈禧精心安排的结果。
4、溥仪登基的幕后之二——光绪逼婚事件
在此逼婚事件的十三年前,也就是光绪十五年(年)正月二十七日,十九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迎娶的对象是一个长得不好看,瘦弱而且驼背的旗女。
光绪选了这样一个女子,也是慈禧逼婚的结果。
该旗女是副都统桂祥的女儿,也就是日后的隆裕皇太后。
桂祥官职不大,来头却不小,他是慈禧的亲弟弟。
在光绪看来,这桩强扭而不甜的婚姻,有很强的*治目的。慈禧把她安排为正宫皇后,就是为了探悉自己的行踪,说白了是慈禧的耳目。而且,将来生个儿子继承了皇位,身上流的也是叶赫那拉家族的血。婚后,光绪把对慈禧的不满,迁怒到大他三岁的皇后身上。
由于二人世界很不幸福,光绪将更多的爱放在了珍妃身上。从现存的资料照片看,珍妃并不怎么漂亮,而且还很胖。
但珍妃有个特点,就是性格开朗,能说会笑,“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经常独守空房的正宫皇后,就“频频短之于慈禧”,经常拿唾沫星子淹她,搞得慈禧心生怨恨,老想找机会整治她。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珍妃因为每年固定工资仅三百两,不够日常用度,就做起了生意,当起了掮客,替别人向光绪跑官要官,借机收受红包。
裕宽想当福州将*,找到了李莲英,因嫌他收钱过多,又攀上了珍妃。
李莲英见买卖被抢了,就告到了慈禧那里。
按后宫不得干*的规定,珍妃犯的是死罪。慈禧手下还算留情,将其杖责后关进冷宫,再也不准见皇上。
牵涉中介案的太监,却打死了60多个,珍妃的兄长志琮也被革职。
八国联*进北京时,慈禧拖着光绪西逃,嫌珍妃碍手碍脚,命太监崔玉贵将其投入井中。
珍妃被杀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威胁了皇后的地位。慈禧认为,如果日后没有自己罩着,她极有可能取皇后而代之。如果这样,慈禧将皇权控制在叶赫那拉家族的意图就会落空。
5、慈禧选择溥仪的理由——“爱叶共治模式”
慈禧有自己一套非常实际的利益算计。
按照她的真实想法,就是想让大清帝国的江山,坐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屁股底下,掌握在叶赫那拉家族的手中,爱新觉罗氏占其名,叶赫那拉氏享其实。我们不妨把它叫做“爱(新觉罗)叶(赫那拉)共治模式”。
皇太后和摄*王“主辅”*机制的创设,就是这种算计的制度化落实。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上午11点左右,两周岁的溥仪由载沣扶着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成为大清帝国历史上最小的,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帝王专制制度,是一个高度依赖君主个人能力的制度。
摄*王载沣庸碌无能,皇太后隆裕又不具有慈禧的才智,宣统帝溥仪不过是一个两周岁的孩子,慈禧给大清帝国留下来的“一主二辅”式权力结构,根本无法撑起帝国将倾之大厦。
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家族)利益面前,慈禧一度慧眼如炬的*治目光,再次出现了短视。她也许没有想到,这种忽视国家和大局利益的选择,最后连个人和局部利益也保不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
该懿旨的最后一句说:
“予与皇帝得以退出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令我们感慨的不只是在宪法一般的圣旨里,终于有了“国民”这样的民主概念,而是中国君主专制在居然陶渊明式的语言中,拉下了沉重的帷幕。
只是这种诗意化的语言,表现的是一种心灵的超脱,还是一种无奈的虚伪,我们已经无法探知。
但有一个问题我们想知道确切的答案,究竟是谁让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慢慢蜕化变质,是皇帝抛弃了他曾经的国民,还是国民抛弃了他们曾经的皇帝?
“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当傍晚的余晖一次次溜过昔日的皇宫,近三百年大清帝国留给我们的,似乎不只是一抹残阳夕照。
日落紫禁城。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