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2、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湿热内蕴,多见发热、苔腻、尿少等症状,但因湿热所侵肌体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各有所异。如湿温或暑湿的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湿热蕴结脾胃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湿热壅滞大肠所致的泄泻、痢疾、痔疮肿痛;湿热蕴蒸肝胆所致的胁肋疼痛、*疸、耳肿流脓;下焦湿热之小便淋沥涩痛、带下*臭;湿热流注关节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以及湿热浸淫肌肤之湿疹、湿疮等。此外,本类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作用,亦可用治脏腑火热证及热*疮痈。
本类药物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伤阴,故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阴虚津亏者当慎用,必要时可与健胃药或养阴药同用。用本类药物治疗脏腑火热证及痈肿疮疡时,可分别配伍清热泻火药、清热解*药。
3、清热解*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以清热解*为主要作用。主治各种热*证,如疮痈疔疖、丹*、温*发斑、咽喉肿痛、痄腮、热*下痢及虫蛇咬伤、癌肿、烧烫伤等。在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各种证候的不同表现及兼证,结合具体药物的功用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并作相应的配伍。如火热炽盛者,可配伍清热泻火药;热*在血分者,可配伍清热凉血药;疮痈肿*、咽喉肿痛者,可配伍活血消肿药;热*血痢、里急后重者,可配伍活血行气药等。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4、清热凉血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苦寒或咸寒,偏入血分以清热,多归心、肝经,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如温热病热入营分,热灼营阴,心神被扰,症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謇足厥、舌质红绛;热入血分,热盛迫血,心神扰乱,症见舌色深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甚或昏狂。亦可用于内伤杂病中的血热出血证。若气血两燔者,可与清热泻火药同用,使气血两清。
5、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性寒凉,多归肝、肾经,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及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细数等。部分药物又能清实热,亦可用于实热证。使用本类药常配伍清热凉血及清热养阴之品,以期标本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