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供销药材通、中药材一站式交易,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许多药材看似名字相似或外形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药物,功效和作用却大不相同。下面,供销药材通将带大家了解一组名字非常相似的易混淆药材——“吴茱萸”和“山茱萸”。
在我国古代,重阳节又名“茱萸节”,王维诗中就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的茱萸就是指“吴茱萸”,因其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辟邪去灾、逢凶化吉之意,故有“辟邪翁”之美称。
“山茱萸”和“吴茱萸”虽然同样名为“茱萸”,但它们可不是一家人,一种属于茱萸科,一种属于芸香科。山茱萸在每年3-4月会开出浓密的*色小花,每年9-10月红色的果子则会长满枝头,就像枣子一样,所以也有个俗称叫枣皮、肉枣。吴茱萸在每年5-6月枝头会开满小白花,而果实则有点像它的亲戚花椒,具有辛辣刺鼻的气味。接下来,供销药材通就带大家详细分辨一下两种药材。
一、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吴萸、左力,为芸香科植物吴朱山、石虎或疏毛吴朱山干燥近成熟的果实,性温,味辛苦,有*。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以粒小,饱满,香气浓郁者为佳,具有降寒止痛、降反止呕、助阳止泻的效果,常用于晕厥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腹痛、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腹泻等症状。
当前吴茱萸各大市场供货资源充足,走销一般,浙江小花价格在38~40元之间,中花40~42元左右。
据测定,吴茱萸含有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有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和吴茱萸卡品碱等成分,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口疮溃疡、齿痛、疝气、脚气、湿疹及*水疮等症,为开郁化滞、逐冷降气的常用药。
《本草纲目》载:“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本草便读》亦载:“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
水煎有抗动物实验胃溃疡的作用,对动物胃肠痉挛有对抗作用,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吴茱萸配川楝子:主治疝气痛,或寒热互结肝胃不和之胃腹痛;吴茱萸配桂枝:温经散寒止痛,主治血寒有淤之痛经及月经不调;吴茱萸配补骨脂:温补脾肾,助阳止泻。
二、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蜀枣、枣皮,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含有山茱萸苷,乌索酸,没食子酸,维生素A等。分布在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当前河南省山茱萸进入产新中后期,主、副产区产新期提前结束,当前农户鲜果短缺,成交价坚挺,鲜果成交价9-9.5元/公斤,目前药厂货成交价48-52元/公斤,饮片货成交价55-58元/公斤。
每年秋、冬季果实颜色变红后采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去除果核,干燥即可入药。
其性微温,味酸,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为补肾益肝的常用中药。具有补肝肾、收敛固脱的效果,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频繁、泄漏带下、汗水脱落、内热消渴等症状。
《药品化义》载:“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载:“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滋补肾阴的中成药六味地*丸就有山茱萸这味药。
果实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流感病*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山茱萸注射液有强心升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酸形成作用。降血糖,利尿,抗肝损害作用。
山茱萸配怀山,熟地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山茱萸配肉桂,附子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
供销药材通提示大家,通过外观就可以很轻松地区分山茱萸与吴茱萸。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纹,有光泽,顶部有圆形宿管痕迹,基部有果梗痕迹,质量柔软。吴茱萸呈球形或稍五角形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暗*绿色至褐色,粗糙,有许多点状突起或凹陷的油点,顶部有五角形星形裂缝,基部残留有*色毛的果梗,质硬脆,横切面可见子室5室,每室有淡*色种子1粒,味浓郁。除外观外,在临床中,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功用也相差甚远,因此可千万不要记错、用混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