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早期消化道癌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属内镜治疗科手术的最高难度术式,对消化道早癌治疗有积极意义,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一周之内成功施行了两例院内首次开展的高难度手术,不开刀,不见血,顺利为患者解除了病苦,这是我院消化内科发展迅速和雄厚实力的见证!”医院周明副院长表示。
日前,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开展了建院以来第一例“大肠支架置入术”。随后几天,又顺利开展了院内第一例ESD手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该术式属于内镜治疗科手术分级中的最高难度级别——四级。
不开刀不见血,肿物完整剥离
今年53岁的王先生,前不久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在门诊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及直肠距肛门口约3cm处一隆起肿物,肿物大小在10mm-12mm左右,肿物表面粘膜正常,活检钳触之较为固定。医生建议他入院,进行肿物及息肉切除。
据了解,传统治疗这类疾病一般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为使患者尽快恢复,经过审慎考虑后,该院消化内科主任林海为王先生制定了一种不用开刀的治疗方式: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ESD)治疗。
术前经过详细的病例分析和内镜图像及操作流程的讨论,模拟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好了应急方案。
术中,林海主任在内镜下将王先生直肠中的肿物组织一点一点地完整剥离出来。手术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左右,术程顺利,术中没有出血,没有穿孔等并发症出现。
国内仅少数大型内镜中心开展ESD
林海主任介绍,此病例为该院建院以来第一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ESD),ESD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内镜治疗术,属于内镜治疗科手术分级中的最高难度级别——四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大型内镜中心开展此项技术,它包括复杂的操作程序,需要应用多种治疗设备和操作组件,在柔软、位置难固定的消化道管腔内通过1米多长的内镜管道,对病变实施精细到毫米的操作,对内镜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也存在出血、穿孔的风险。需要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内镜操作医护团队、麻醉团队相互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据悉,内镜粘膜下剥离切除术可完整地切除黏膜内大面积的平坦病变,从而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与外科手术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食管等癌前病变、早期食管癌的最先进技术。”
林海主任同时提醒,消化道癌早期患者的症状多数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有症状的人群及有肿瘤家庭史、癌前病变或息肉病史或40岁以上的人群应随时检查,以免发生癌变、错过早期的最佳治疗时机。
▲医院内镜清洗工作站
先进设备+实力团队,科室迅速发展
据了解,医院开院8年来,医院的特色科室,得到迅速发展。现有高级职称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及20余名护理团队成员,内镜室拥有世界选进的医疗设备——奥林巴斯检查系统2套、胃镜6条、肠镜4条,同时新购进2条高清胃镜、德国ERBE高频电刀1台、碳13和碳14幽门螺杆菌检测机等设备。
同时,该院拥有完善的辅助检查设备及外科手术团队,为各种治疗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院内镜室开展的检查及治疗包括有:单纯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息肉内镜下的切除治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支架植入术、食管早期癌多环粘膜套扎切除术(MBM),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内镜团队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ESD的优势
微创、最大优势在于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ESD适应症
(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4)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