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朋友说,我肾阴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阴的药,像阿胶、地*、黑枸杞、海参、龟甲等,吃了很久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咋回事呢?也有的说,我肾阳虚,大夫开了很多补阳的药,像人参、鹿茸、锁阳、肉苁蓉、肉桂,甚至连牛鞭泡酒也上了,吃了很久也没效果,这是咋回事呢?感觉白吃了。阴虚就给病人猛吃滋阴的药,阳虚就给病人猛吃补阳的药,这是一种割裂思维,把阴阳割裂了,把人这个整体割裂了。都看过太极图吧,阴与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到了极点就会生阳,阳到了极点必会生阴。高明的大夫充分领略到了这一点,心中有乾坤、有天地、有阴阳,所以,他们补阴的时候必然从阳中求,他们补阳的时候必然从阴中求。
为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打个比方。都点过蜡烛吧。当蜡烛还没有成灰的时候,这个蜡就是阴,这个烛火就是阳。如果我们要补阳,补烛火,让烛火更旺盛一些,怎么办呢?必须要这个蜡多一些。没有蜡,永远就不会有烛火。所以,要补烛火,必然要从蜡中求。这就是阴中求阳。同样,不管你的蜡有多少,如果没有烛火来燃烧,阴永远是阴,是死阴,是废阴,只有烛火来燃烧,这个蜡的作用才会发挥出来。这就是阳中求阴。
好好体会,不然会糊涂的。总之简单的一句话,阴是基础,阳是能量。没有阴这个基础,阳没有生化的源头;没有阳的带动,阴就不会被利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明白为啥秋冬要养阴,不就是为了阴中求阳吗?让来年的春夏阳气更旺盛一些。为啥春夏要养阳?不就是为了阳中求阴吗?让接下来的秋冬阴气更能得到充分利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同样你会明白为啥冬吃萝卜夏吃姜,为啥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上床萝卜都是为了养阴,夏吃姜、下床姜都是为了养阳。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我们晚上睡觉养阴是为了白天的阳,我们白天活动养阳是为了晚上的阴。难道我们晚上睡觉是为了白天的睡觉吗?难道我们白天的活动是为了晚上的活动吗?
许多中老年人认识到自己年纪增长,可能存在肾虚要补一补,却不晓得如何选用药物。比如说,有人明明肾阴虚却服用别人推荐的补肾阳虚的中成药右归丸,结果阴阳越发失衡,越补越虚,使病体雪上加霜。
下面先从中医对肾和肾虚的认识入手,以常用的金匮肾气丸、六味地*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为例,给大众介绍补肾中成药的药效和选用原则——
中医认为,肾为人先天之本。“本”指生命之根本。 与西医的肾脏相比,中医的肾除了掌管泌尿功能,主管生殖、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还涉及骨骼、呼吸、免疫、造血、消化功能。中医认为,肾藏精(贮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之精气的盛衰与发育、生殖能力密切相关),主水(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主纳气(肾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主骨(骨的生长、发育、修复靠肾精滋养,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则出现骨骼脆软无力,小儿囟门迟闭,牙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成人牙齿易于松动或过早脱落),主生髓充脑(脑为髓之海,脑髓依赖肾精不断化生,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头晕耳鸣,健忘失聪),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的精气上通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及前后二阴(尿液的形成、贮藏和排泄有赖于肾的气化,大便排泄的调控也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其华在发(精与血互相资生,精充则血旺。发为血之余,其濡养有赖于血,发的生机根于肾)。
肾虚,阴阳有别
肾的病态一般是指肾虚。肾虚如果细分可以分为肾气虚弱、肾阳不振、肾不纳气、肾阴(精)亏虚,通常粗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可见神疲体乏、面色白、头昏耳鸣、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喜热怕冷、小便不利,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宫寒不孕等;肾阴虚会致形体羸瘦、头昏健忘、失眠、耳聋耳鸣、腰腿酸软、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男子精少、遗精、梦遗、早泄,女子经闭等。肾阴和肾阳在病变过程中也常互相影响,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
肾虚的辨证用药
肾病以虚证为多,按照“虚则补之”的原则,当以补肾为主,但需辨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分别采取补养肾阴或温补肾阳的方法,并掌握阴阳互根规律,予以兼顾。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主宰两肾的水火阴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不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因此,中医对肾阴虚者宜投甘凉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忌用辛燥耗津,苦寒伤阴之品;对肾阳虚者宜用甘温助阳之品,使沉寒散而阳纲振,忌凉润、辛散。
对肾病证有如下治法:肾气虚弱治宜补肾益气,常用大补元煎加减;肾不纳气治宜固肾摄精,补肾益气,常用人参胡桃汤、参蛤散加减;肾阴亏虚治宜滋养肾阴,可用六味地*丸、左归丸加减;肾虚水泛治宜温肾利水,常以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肾虚火旺者治宜滋肾(阴)降火,可用知柏地*丸、大补阴丸加减;肾阳不振治宜温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
头晕耳鸣,健忘;牙齿松动,小儿牙齿萌发迟缓,囟门闭合延迟;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夜尿频多、遗精;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足跟痛。
中医将大脑,称之为髓海,就是“髓”最多、积聚的地方。而髓,又是由肾所藏的精所化生的。所以,头晕耳鸣,健忘,就是由于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导致的,是肾虚的表现之一。
中医称,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所以婴幼儿牙齿萌发迟缓、颅骨囟门闭合延迟,中青年人出现牙齿松动,都是归于肾虚的。
至于夜尿频多、遗精,则是因为肾主闭藏,肾气虚弱,导致闭藏的功能下降,不能够控制膀胱贮藏尿液和精液,所以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夜尿频多,遗精。
足跟痛:则因为十二条经脉中的足少阴肾经,从足心发出以后,进入到足跟,然后上行到小腿肚。所以足跟痛,很多情况下是和肾虚有密切关系的。
六味地*丸见于宋代名医、儿科专家、太医丞钱乙(仲阳)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由熟地*、制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6种药味组成,原称地*圆。钱乙创制六味地*丸,作为儿科用药,用于小儿的五迟、五软等肾虚之证,即肝肾阴精不足所致小儿囟门闭合迟(头盖闭合迟)、说话迟、走路迟、手脚发软等(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方中熟地*滋阴补肾(补肾阴),填精生髓,为主药;山茱萸酸温,滋养肝肾而涩精敛汗(肝肾同补);山药甘平,补脾益气而固肾益精(通过健脾补后天),二者为辅。前味药三阴同补(补肾阴、肝阴、脾阴),主补肾阴而治本。泽泻泄肾利湿降浊,可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可制约山茱萸之收敛作用;茯苓渗水利湿,可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脾胃,后味泻湿浊,平偏盛而为佐药以治标。全方将补虚(三补)与去邪(三泻)结合起来,相反相成,补药用量大于泻药而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六味地*方剂可随症加减,经过历代衍生化裁,逐渐形成六味地*丸系列,如知柏地*丸(增加知母、*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桂附地*丸(又叫金匮肾气丸,增加肉桂、制附子),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杞菊地*丸(增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所致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明目地*丸(增加针对眼病的枸杞子、菊花、蒺藜、煅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麦味地*丸(增加麦冬、五味子),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发红;归芍地*丸(增加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七味都气丸(增加五味子),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治疗肾不纳气所致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济生肾气丸(桂附地*丸的基础上增加牛膝、车前子),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左归丸与右归丸明代张景岳从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丸中分别化裁出两个方子,并根据脉学上的“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遂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包含有阴阳互根、连绵不止的生生之意。六味基本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前三味滋阴补肾、固精敛汗)、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鹿角胶(助阳),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
左归丸加龟板胶(补阴,二胶合用峻补精血,调补阴阳)、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主真阴不足。主治男子精少不育、阳痿、遗精早泄,女子月事不调,经枯不孕或男女性功能低下等生殖系统病变。左归丸还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药非激素药物疗法。
右归丸加肉桂、熟附片(二者温肾阳,暖下元)、杜仲(补肾阳,益精血)、当归,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枸杞子滋肾阴,养肝血),可收“阴中求阳”之效。主治元阳不足,精血虚冷。表现为久病体虚疲乏,畏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或饮食少进,大便溏薄。
六味地*丸与左归丸同为补肾阴亏虚方药,前者壮水治火,后者育阴而涵阳。凡肾阴虚证可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多梦等,若兼见盗汗梦遗,骨蒸劳热之虚火证者,宜用六味地*丸治之;若无虚火偏旺证,而身体渐至虚弱,精神不振,两目无神,遗淋不禁者,则宜左归丸滋阴以填精。
右归丸与金匮肾气丸均为补阳方药。金匮肾气丸补中寓泻,能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不振之水泛证,如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或频数,或痰饮咳喘,宫冷不孕等;右归丸扶阳配阴,兼养精血,纯补无泻,适用于肾阳虚弱兼精髓不足之证,如阳痿遗精,不能育子,小便失禁,或火不生土而见慢性腹泻腹痛者。
桂附地*丸:含肉桂、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成分。功能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腰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过多,以及痰饮、消渴等。本品用于肺气肿、慢性肾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虚者,有较好疗效。
知柏地*丸:由知母、*柏、山萸肉、熟地*、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组成。功能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酸膝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牙痛、血淋、遗精等。
六味地*丸估计是知名度最高的药物组成:熟地*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茯苓(去皮)三钱、丹皮三钱。
六味地*丸,其最重要的组方特点是三补、三泻。
六味地*丸之三补,指的是山药、熟地、吴茱萸。
其中,重用熟地*,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归肝肾经,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归肝肾经,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归脾、肺、肾经,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方中熟地*的用量是山萸肉、山药之和,所以虽然是三补使肝、脾、肾三脏都得到了补助,但仍然是以补肾为主的。
中医认为万物平衡中庸才最好,一味进补,就有可能造成滋腻,反而吸收不好,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这个方子又设置了另外三种和三补相反的三泻,来纠正三补过偏的问题。
:当归、巴戟天、肉苁蓉、杜仲、人参、沉香、小茴、补骨脂、石菖蒲、青盐、木通、山茱萸、石斛、天门冬、熟地、陈皮、狗脊、菟丝子、牛膝、酸枣仁、覆盘子、远志各0克,神曲、虎胚骨、生姜汁各,砂仁、大茴、益智仁、乳香各,白豆蔻、木香各,川椒,淫羊藿,山药汁、炼蜜,大枣,糯米。
:将糯米蒸熟,与枣肉、生姜汁、山药汁、炼蜜拌匀,分成4~6份,分别用绢袋装好,扎紧袋口,放入瓦缸内,其他药研碎,装入钢袋中,扎好袋口,一起放入缸中,加入白酒15公斤,密封缸口,置于阴凉干燥处。时常摇动。星期后饮用。
:每日旱晚各服20~0毫升。
:调气血,补肝肾,健脾胃,强腰膝,益精髓,抗老延年。
:用于气血两虚,肝肾虚损所致的阳痿、腰膝酸软、目暗耳鸣、神疲乏力、精子缺乏症等。
:外感发热、阴虚内热者忌服。
:本方引自《万病回春》。方中以人参、大枣补气,以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补骨脂、山茱萸、菟丝子、狗脊、淫羊藿补肾壮阳;以当归、熟地、枸杞子、炼蜜滋阴养血,以山药汁、陈皮、砂仁、神曲、白豆蔻健脾消食;以生姜汁、大茴、小茴、沉香、木香、川椒行气散寒;以益智仁、远志、酸枣仁、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益智;以石斛、麦门冬养阴生津,诸药相伍,共收益气壮阳,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健脾消食之功。对气血两虚,肝肾虚损,脾胃虚弱的阳痿患者尤为适宜。方中的虎骨可用狗骨代替。本方的缺点是药味太多,药量较大,一般家庭较难配制。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