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谢继增先生总结归纳的“望甲印法”。
谢氏新诊法是指“三印”、“四触”、“一条线”。
“三印”属于望诊的范围,包括望舌齿印、腮齿印、指(趾)甲印,用以辨体之寒热虚实;
“四触”属于触诊的范围,包括触按胃脘、脐、触摸耳软骨和足弓,用以辨体内淤滞之有无;
“一条线”是指腮线,对于上消化道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今天先谈谈“三印”中“甲印”的望诊及意义。
01甲印简介
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灵枢·卫气失常》说:“皮之部,输于四末。”甲分为甲缘、甲体、甲根三部分。甲体透明,将指内组织的颜色透漏于外,为此中医认为“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同”。
爪为筋之余,肝胆之外候,秉承肺气,萦贯血脉,所以又和内部脏腑有密切关系,又由于爪位于人体四肢的末端,气血灌注的尽头,所以爪甲的变化可以准确而又及时的反映出人体气血盈亏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爪甲应红润含蓄,坚韧而有光泽,一旦患病,色泽、形态都会出现异常。
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泽辨何病何证者。
如《杂病广要》引《幼幼新书》所述东方先生察甲的方法:“夫劳疾诸证……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传尸之证;红白者,正色之候;*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
这说明古人早就注意到了爪甲与疾病的关系。
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痕),是甲板的新生部分。对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我对甲印的注意是在与大量病人的接触中产生的。
开始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注意病人的甲印,以后渐渐发现各种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有甲印的指数都是不同的,于是就和他们的体质、表现出来的寒热证候加以联系。
临床上又发现,那些素来体质弱的人不但甲印小,而且有甲印的指数也少,有的甚至指均无甲印。以上发现使我在诊病时加入了望甲印的内容。
望甲印简便、直观,熟练掌握之后能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并能提高辨证的准确率。需明确甲印望诊当包括手甲和足甲望诊,但足甲的鲜明度较手甲差,因此常察手以代足。
02甲印的分类
正常甲印
又为健康甲印,两手数目应为8个,即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都应有甲印。
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大拇指可到2~3mm,其余依次减少到2mm左右)。
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
此种甲印多见于身体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充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人体正气旺盛。
异常甲印与正常甲印相比较,甲印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10指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
异常甲印分为3种类型:
(1)寒型
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
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3类。
甲印变小在1~2mm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消失(两手共有3~7个甲印)为偏寒类;仅两拇指有甲印,余8指均无甲印为寒类;10指均无甲印为大寒类。?
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阴气偏盛的表现,说明素体虚弱。在疾病的情况下,表现为阳气虚衰,难以与邪气相争,此为虚证。
(2)热型
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
按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偏热、热、大热3类。
8个手指的甲印大小仍正常或略大,又见1个或2个小指有甲印(一般较小)为偏热类;9指以上有较大甲印(均在2mm以上),或除2小指甲印较小外,余8指甲印均大于正常为热类;10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1/2)为大热类。
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正常人甲印越大,说明身体素质越好(还当与身体其他情况合参)。
在疾病情况下,则表示阳气偏盛,阴液相对不足,此为实证;日久阳盛而致阴虚,证属虚实夹杂。与寒型甲印比较,治疗容易见效。
(3)寒热交错型
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印,是原有热型大甲印发展而来的。
体质好,阳气偏盛之人饮食起居常不谨慎,容易贪凉饮冷;证候属阳属实,服寒凉药的机会也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使热型甲印逐渐转向寒热交错型。此型甲印表现为甲印的边界模糊不清,颜色亦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寒热交错型甲印有3个变化阶段:
溶合初期:
甲印边缘开始变化,但不明显。若将体内寒热之和定为整数,则热可占到80以上,寒仅占20或不足20。
此种甲印主病意义仍属实热,治以清热解*为主。
溶合中期:
甲印的赤白边界已经模糊好像由原来的实线变成了虚线。此时热约占60,寒约占40。
证属寒热交错,临床表现既有阳盛阴液不足的一面,又有脾阳受遏,阴湿内停的一面。
溶合后期:
此属体质由热变寒,由强到弱的质变时期,表现为原来边界上“虚”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赤白境界完全消失(即甲印消失)。
此时热约占20,寒约占80,若体内阳气继续消耗,则变为大寒甲印。证属虚寒,心肾阳气之虚,以辛热药回阳、益气治之。
平时观察到,多数人的甲印是右手略大于左手,男性大甲印多于女性。此外,不论正常人还是病人,两手拇指大多有甲印,两手小指大多无甲印,这也是望甲时需要了解的。
03甲印与体质
爪甲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阴阳交接之处,阴经由此入里,阳经由此出表,以维持营卫气血运行不息,因此爪甲就成了全身营养物质的转输站,营养物质丰富或者不足都可以在爪甲上表现出来。
古人和今人论述甲之色泽、质地、形态的异常变化和人体营养物质盛衰间的关系很多,但很少论述甲印与体质强弱关系。
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甲印和体质确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中表现为:凡先天禀赋好,后天脾胃功能旺盛,平时心胸豁达,喜爱运动,能食形壮的人,甲印都基本是正常的;
如果能食善饥,平时精力旺盛而不知疲倦,能胜任较强劳动的人,大多出现热型甲印。
反之,如果一出生就身体弱,又加后天调理失当,平时虽无大病,但小病不断,弱不禁风,不耐疲劳,饮食量少,睡眠常惊,就容易出现寒性甲印,甚则10指都无甲印。
其二是一个人甲印的情况与其父母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多无甲印,尤其是婴幼儿的甲印更与父母相似。
随着年龄增大,受后天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但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甲印的生长情况有遗传性。
甲印的以上两个特点正说明其反映了体质的情况。
调查中还发现,真正具有正常甲印的人数并不多,非偏阴即偏阳,也说明事实上绝对阴阳平衡、气血和调的人是很少的。
体质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原来具有的阴阳类型,这种类型可以说在他刚一出生或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形成了。张景岳就说过:“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就是说,体质是原来具有的。体质既反映一个人精血津液是不是充沛,又表现出抗病能力的强弱。
具有寒型甲印者(包括偏寒、寒、大寒),体质属于阴类,平时见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心悸或失眠多梦,体胖倦怠,四肢厥冷,感冒不断。
其中焦脾胃功能低下,表现为食后消化不良,每吃凉食腹胀加剧,恶寒、冷汗常出,不喜坐凉处,大便或溏而不爽,或冷结便秘,小便清长,老人则尿频或淋漓不断。
妇女经前腹痛,经期错后,腰酸腹胀,带下清稀。
此人舌腮肿胀,常被牙齿咬出血或咬成血泡,脉多见沉细而迟或沉紧而弦。
具有热型甲印者(包括偏热、热、大热),体质属于阳类,多表现为脏腑功能之亢奋。
常见面红、耳赤、身燥热不安。其人精神兴奋,脾气急躁易怒,能食力大,不知疲倦,能负重耐劳,言语粗壮,喜冷饮食,喜坐凉处,衣被单薄,大便常秘,甚则数日一行亦不知所苦,脉洪滑有力。
具有寒热交错甲印者,体内阴阳处于偏盛偏衰的变化之中。其出现甲印的溶合多是由原先的大甲印变化而来的,原因虽多,总不外过用寒凉而致。
阳盛体质的人,多贪凉饮冷;平时体质壮实,亦可不再谨慎保护身体。饮食失当,寒温失调,劳伤过度,使其阳损耗,体质就会发生变化。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的那种人,又如《素问·厥论》说的“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阳气日损,阴气独在”的那种人,都是自恃身体壮实,不知养生造成的后果。
平时我们还见到一种情况,就是气候炎热的地方,反而寒型甲印多见,夏天患中阳虚寒之泄泻也多,就是这个道理。
热性体质的人,患病后也容易造成医生过用寒凉药的错误。
苦寒药最容易遏伤脾胃阳气,日久寒湿内生,清阳下陷,甲印也就从热型大甲印,变为溶合甲印了,进一步发展可变为大寒无甲印。
从这点来看,大甲印虽表明体质好,但极易向相反方面发展,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不稳定甲印,也表明阴阳不协调。最理想的是阴阳协调的正常甲印。
具有寒热交错甲印者,既有寒象又有热象,初期、中期仍以阳性体质表现为主,但热中已见寒象,其饮食已减,不喜冷食,服温胃药(良姜、佛手、荜茇类)后则舒;后期以阴类体质表现为主,但寒中亦有热象。
溶合甲印后期,由于下焦元阴元阳和中焦脾胃阳气都虚,所剩之残阳也就成了无根之火,此火浮游于上,可见五心烦热、午后低热甚则无名高热;元阳虚于下则精神萎靡、恶寒嗜睡、遗精带下、冷秘、尿频;脾阳亏于中则恶食寒凉,腹胀,手足冷汗出。
04甲印与证型
体质因素与患病后的证候类型有密切关系,因此甲印不但是体质强弱的表现,也能反映出得病后的证候性质来。
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虚实的差别,而总的又以阴阳为纲分为阴类和阳类两种。阴类属于虚寒性,阳类属于实热性,各有不同的甲印表现。体质为阳,患病后多表现为阳证;体质为阴,患病后多表现为阴证。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说:“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疾,或变阴*也;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疾,或变阳*也。”说明体质与患病之后的证型有统一之处。
有了这个基础,望病人甲印来辨认证之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就较为可靠,这就是甲印用于诊病的原理。
具有寒型甲印的患者,由于阳气素虚,更易遭受寒邪的侵犯。
寒易伤阳,最终要伤脾肾之阳,出现寒证表现,见身寒手足逆冷,面色苍白,气冷息微,其口不渴,喜热饮食,尿清长或频数,大便溏,舌淡苔水滑,脉沉迟。
在寒证表现中,有时在一派寒象中可有下午或夜间手足心烦热,咽痛隐隐,有的口腔糜烂,这是因为寒则阴湿生,下午气机下沉,阴邪郁而化热的缘故。
具有热型甲印的患者,由于素体脏腑功能亢盛,体内阴精相对不足,更容易遭受热邪的侵犯,有时虽遇寒邪,也容易随机体之阳而化,出现热证表现。
见面赤身热,心烦,气热息粗,手足躁扰,唇红肿或干裂,厌油腻,闻爆锅味恶心,喜冷饮,口渴,尿短赤,便秘,舌红苔*,脉洪大数疾。
问饮食喜凉喜热,对于鉴别证的寒热有重要参考价值。
饮食凉热喜好,反映了中焦阳气盛衰的情况,因此在甲印上也能表现出来。
如素不喜凉饮食的人,其甲印多属寒型;素不忌凉饮食的人,其甲印多属热型。
正如张景岳说:“素喜冷食者,内必多热;素喜热食者,内必多寒。故内寒者不喜寒,内热者不喜热。”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看甲印之后,再问饮食喜凉还是喜热,对于证属寒热心中就能有数。
饮食喜凉喜热有时和甲印并不一致,如果甲印为寒想吃凉,很可能是湿将化燥,温热药中要佐以寒凉;如果甲印为热反想吃热,很可能是中阳有伤(溶合甲印初期),清热中要慎用苦寒。
具有寒热交错甲印的患者,多表现为既有上部的耳鸣、头晕、失眠、咽痛、烦闷等上焦燥热症,又有畏寒、腰膝酸软的下焦虚寒症,用药应寒热兼顾,前期清热滋阴,后期滋阴泻火、温补脾肾。
症属寒热交错者,应分辨寒与热的多少,除看甲印变化外,还可用药物来试寒热。
热多寒少:鼻咽唇舌干燥,口渴喜热饮,饮多。
治以滋阴增液为主、辛温祛寒为辅,如元参、花粉、麦冬、石斛之中,加少量干姜、肉桂有效。
寒多热少:口渴喜热饮,饮不多。治以温阳祛寒为主,滋阴为辅,如干姜、肉桂、附子、白术之中,加少量花粉、麦冬、五味子有效。
寒多热少兼湿重:口渴喜热饮,饮不多兼有胸闷脘痞,下肢沉重乏力。治以辛温燥湿祛寒为主,滋阴为辅,如苍术、草果、薏米、干姜、肉桂、附子之中,加少量花粉、麦冬、五味子有效。
05甲印与治疗
治疗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改变机体寒热虚实的各种病态,使机体重新恢复阴阳的平衡。
按这个道理,通过有效的治疗,甲印也应随之改变,即由原有的寒型甲印变为正常甲印,但甲印又是体质情况的反映,这样岂不是体质也发生了变化?
体质是个体的一个较稳定的特性,它的改变不是轻易的,需要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在一些情况下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张景岳说过:“其有以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如以素禀阳刚,而恃强无畏,纵嗜寒凉,及其久也,而阳气受伤,则阳变为阴矣。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日之涸,而阴变为阳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体质能够改变,既可由阳变阴,又可由阴变阳,不适当的药物和饮食能够破坏体内阴阳的平衡,因此要避免。
体质的改变通过甲印的变化反映出来,甲印的变化情况反过来又检验了治疗的正确与否。甲印的变化过程比较缓慢,但不同的人也有差异。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