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丸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说是尽人皆知,是很常用的一张名方,是宋代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丸”,用治肾怯诸证。
《小儿药证直诀》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此方远非儿科补肾专药,而广泛用于成年人,是治疗肝肾阴虚的基础方。临床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本方常用于因肾阴虚弱引起的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心视网膜炎及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一、六味地*丸的功效六味地*丸主要适合于肾阴虚或肝肾阴虚患者,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症状也一起出现。临床表现为阵阵潮热,盗汗、手脚热、五心烦热,有的病人两颧午后出现发红,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丸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但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之人不宜服用。
其方药组成为:熟地24g,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六味药“三补三泻”:
“三补”:熟地*、山萸肉、山药,“三泻”:泽泻、丹皮、茯苓。
用药剂量口诀为“地八山山四,茯苓泽丹三”,全方虽补泻结合,但补的效果更突出。我们学习此方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本方立法以肝、肾、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故方中重用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其用量是山萸、山药之和。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其以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2.补中有泻,补大于泻
本方的另一个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浊,并能减熟地之滋腻;丹皮配山萸以泻肝火清虚热,并制山萸之温涩;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此即可谓“三泻”,也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上还是以补为主,故本方“三补”之量大于“三泻”用量。
二、六味地*丸主要用于肾阴虚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肾不仅和生殖、发育有关,还与人的骨骼、听觉、呼吸、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而六味地*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但因为六味地*丸是寒凉的,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若是服用,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伤脾肾,引起其他的不适情况,只有肾阴虚的人才可以服用六味地*丸。
怎么判断自己是肾阴虚呢?
肾阴虚的表现有五心烦热、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阴虚的人,肾阳相对亢盛,表现为睡觉时怕热。手脚经常放在被子外面、睡觉翻来覆去睡不踏实、经常感到烦躁、夜里会感到口渴、咽干。
肾阳虚的人,因阳气不足多怕冷,睡觉时会蜷,将自己包裹得很严实。
肾开窍于耳,中医认为听觉功能正常跟肾精充足关系密切。人在逐渐衰老的过程中,肾精会逐渐衰减,听力也会随之减退。如果出现了某种特定的耳鸣,说明有肾阴虚的倾向。
肾阴不足的舌苔舌红、苔少甚至无苔。因为阴虚时,火相对亢盛,水液代谢存在障碍,舌体就会发红,舌苔往往偏薄。
三、六味地*丸的现代用途六味地*丸全方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有补阴方药之祖之誉,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诸般虚症,均有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还有以下多种用途。
1、预防食管癌。
六味地*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用六味地*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
2、治疗肾盂肾炎。
六味地*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丸效果明显。
3、治疗男子不育症。
六味地*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
4、治疗过敏性鼻炎。
六味地*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5、其它。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临床上只要符合"肾阴不足",就可以使用。
比如治疗糖尿病,治疗慢性喉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等,只要符合肾阴虚的辩证就可以用。
还可用于肺癌的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
四、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丸呢?1、有湿热的人。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以及鼻尖总是给人一种油光的感觉,而且面部皮肤经常容易长粉刺或者痤疮,经常感觉口苦,舌苔*腻,大便粘滞不爽,小便色*,脉濡数。
2、阳虚的人。
阳虚的人舌质色淡,脉沉缓,下肢发凉,怕冷,小便清长。
3、脾胃功能弱的人。
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
4 体重超标者不宜服用。
六味地*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其中熟地*、山萸肉两味药都比较滋腻碍胃。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疏于运动,体形逐渐发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而胖者体内多“痰湿”,脾胃负担本身就较重,若再服用六味地*丸滋阴,进一步增加体内阴湿,则更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功能。
五、地*丸家族成员众多,不要吃错了医家在临床上因证遣方用药,以地*丸原方为基础演释出诸多方剂。
1、知柏地*丸:
出自《医宗金鉴》,也有说出自《医方考》。六味地*丸加盐知母、盐*柏各6g,重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头目昏眩,耳鸣多梦,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劳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本方重在一个虚火,一是上炎之火,一是肾中相火。
2、杞菊地*丸:
出自《麻疹全书》,也有说出自《医级》。六味地*丸加枸杞子9g、菊花9g,重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
3、麦味地*丸:
《医部全录》引自《体仁汇编》,也有说出自《寿世保元》。原名八味地*丸或八仙长寿丸,即六味地*丸加麦冬15g、五味子15g,重在滋补肺肾。主治因肺肾阴虚引起的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如果在此方基础上加上生晒参和丹参,亦可治疗心肾阴虚引起的心悸、气短、口干舌燥。
4、都气丸:
出自《症因脉治》,也有说出自《医宗己任篇》。六味地*丸加五味子6g,重在滋肾纳气。主治因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临床上高才达老中医多用此方加金水六君煎治疗喘证。
5、归芍地*丸:
出自《脉因证治》,也有说出自《金匮要略》。六味地*丸加当归6g、酒白芍6g,重在滋阴养血。主治因肝肾血虚引起的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6、明目地*丸:
出自《眼科阐微》,也有说出自《庄氏眼科全书》。六味地*丸合杞菊、归芍地*丸加生石决、白蒺藜,功在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主治因肝肾阴虚引起的各类目疾。比如加减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和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7、桂附地*丸
在六味地*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肉桂和附子是温阳的药材,附子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有引火归源、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桂附地*丸是偏向于补肾阳、补肾精的。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肾阳虚的人群,其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容易腹泻水肿、痛经、尿频、腰酸等。
8、金匮肾气丸
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入桂枝、附子、车前子和牛膝,也就是在桂附地*丸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和牛膝。功效:车前子和牛膝的加入,使得利水祛湿的功效得到增强,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虚的药物。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肾阳虚体质,尤其是和利水除湿相关的主治症状,如水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
科学严谨专业通俗作者:张也夫首发:胃肠病
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或原作者
编辑:蕙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