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古人云:“性命之在人,如日月之在天”。所以日月二字即性命二字,日月功即性命双修功,是道家修真养性的内丹功法。
阴阳消息说
消息者减增也。人自从父精母血(血*,古时对卵子之称谓)交合而成胚胎开始,生命也就萌发了,此是由无极变为太极。其时,人之任督二脉连接不断,前降后升周流轮转不停。心肾相通随母呼吸。其心藏有母血,肾有父精,心肾脉连,精血互生,怀胎十月相生不止。精之数满一两,血之量过全身。瓜熟蒂落降生人间。此时身软如绵,其象属阴,在卦为坤。出生后哺于母乳,母乳本月潮,因气托载上升,变红为白。红者为阴,白者为阳,乳含阴阳之精华,婴儿食之阴消阳息(长),到了一岁左右精之数满二两。等到两岁左右精满三两,其卦为复。至五岁零四月又生一阳变卦为临。至八岁一阳又生,在卦为泰。十岁零八个月又生一阳,其卦大壮。十三岁四个月再生一阳卦为夬,十六岁生一阳成乾卦,夺天地正气三百六十铢,合母亲、父亲之先天祖气二十四铢共三百八十四铢,合八八六十四卦中三百八十四爻。此时身为纯阳,精满一斤(十六两,古时一斤为一十六两),如十五的月体混圆无缺,称为上德。若得名师点化则基本自固,无需筑基之功。
随着人的不断成长,认识不断增多,随之先天精因情动摇,变成有形有质的后天交感之精,此精乃先天之精的死物,满则遗漏,故男体十六岁左右开始遗精。七情六欲同样能耗费先天之精,比如贪心时分泌的口水(津液),悲伤时的眼泪,惭愧时所出的汗,都是先天之精所化,同遗精相比有深浅、厚薄、轻重之分。如此日久纯阳之体因精血暗耗,开始消阳长阴。乾卦变为姤卦(24岁),变为遁卦(32岁),变为否卦(40岁),变为观卦(48岁),变为剥卦(56岁),最后又回到坤卦(64岁),可谓蜡炬燃尽了。但为什么有人八九十甚至百岁依然活着?这是应说明的一点。从一岁到六十四岁人体内的这十二消息卦,只能是一种理想型的尺度。由于各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所以在这理想尺度上下波动,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故有人十四左右便会遗精,并不一定要到十六岁,同理,有人爱惜精血,八十或九十岁才轮到坤卦,并不一定到六十四岁就变成纯阴之体的坤卦。
一般的人遵循了由消阴长阳,到消阳长阴这一由生到死的规律,耗去自己的精(男)血(女),生儿育女,繁衍人类。古之圣人通过观察天地日月、水文地理、鱼虫鸟兽诸多事物后,发现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于是画为八卦,把这一抽象的规律,变成具体符号。辩证唯物主义的万物都经产生、发展到灭亡的理论与之颇同。古圣称这一规律为-道-。
人们一旦发现规律,就会以主观能动性去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于是数以万计的养生之功便产生了。人们力图以这些方法把握住人生那段纯阳时期以图长生久视,寿及千年。这些方法大多失败了,但却成了健身延年的一种手段。至于从*帝时代即流传的一种长生久视之道是否是欺人妄言,尚有待于有缘人进一步验证。
借阴阳机夺青春说
人到六十四岁,遍体纯阴,但有余阳,通过修炼筑基之功采补百日,能长元炁生一阳,变坤卦为复卦,再百日又生一阳变复为临,如此日久,每采补百日长一阳,遂变卦为乾复成纯阳之体。此虽数言,百般勤苦。古语道:“修者如牛毛,成者似麟角”,贵在一个勤字。筑基之功把握阴阳、效法天地,故能夺天地造化之机,生元阳于无何有之乡。
筑基功
此功适应于十六岁以后己有遗漏者炼习。此时人的性功能已发育成熟,每隔一月左右则遗一次精。如同已破之碗,水已能从裂缝中溢渗出,古代养生家称之为“破体”。他们认为衣破需补,而体破了,只有通过补法才能回到纯阳如十六岁时的乾健之体。这一补法即筑基功。
一、修性
此段功夫称为性功。何为性功?这得强调一下。性功之“性”非男女两性之“性”,有人把它们混为一谈是不对的。由于各人出生时禀气不同,以及先天遗传等原因,性格也就有所不同。有人喜欢名利,有人喜欢钱财,而有的喜欢酒色……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者如是谓也。众生之所以不合道,就是因为他们出生后,感觉到了这个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并且确信万事万物的存在(古时称此为著),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欲望、追求,但往往“事与愿违”,一旦所追求的事物得不到,失望懊恼以及许多烦事便会接踵而至,在这些心态下想炼习筑基静功,好比闹市中寻幽静。即使勉强打坐,也需经千难万苦方能摸到入静门窍,终究难以极深度地人静。
二、易性
凡炼筑基静功,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利于人静的习惯。古人云:“行则借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如果长期坚持则性情必然变得很温和,心中便无烦燥之火。这些习惯在道家书籍中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它要求人们不争、无欲、公正无私、无所爱僧,不贪生、不恶死、淡其心、恬其性(古时称为“道心”),最终与水性相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容污垢之物而不恶,性牝柔而居下,筑堤阻之则不流,能方能曲,活泼圆陀,与大道相差无几。要达此境界,需在日常为人处事当中磨炼,这一锻炼过程就是性功修炼过程,古称之为“易性”。此时,对任何事都漠然冷淡,烦恼从何而生?
但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此乃立志修炼高功之士必修之功。常人炼功只是为增强体质延长生命,故只需做到古人所云:住、行、坐、卧四点要求,即行走时眼视足前一米左右的路,专心致志走路,尽量不去思想任何事情,使大脑保持一片空白。站立住行时,如不做其他事,则应存想头上那片蔚兰无云的碧空。闲坐时,则调整呼吸,使其深、长、匀、柔、缓和。卧床未寐时,意守脐下之睾丸,使其生精。如此常清静,则上坐人静易如反掌。
三、聚性
跌趺坐:坐于床上(不宜过软或过硬,以免长时间打坐引起臀部不适,影响练功),右脚脚背放于左大腿上,左小腿压右小腿,置脚背于右大腿上,右手掌托左手背,两拇指轻微抵触于脐下。
单盘坐:右脚背置左大腿上,小腿压左小腿。右手握左手四指,虎口相叉。置于腹前或腿上,手心向内。
散盘坐:左小腿压右脚前掌内侧,右小腿压左脚后跟内侧,手式可任选上两式。最宜初学。
老君坐:右小腿横平放体前,左脚屈膝竖直小腿于体前,脚掌平放床上,左手握左膝盖,右手心朝天,置于小腹,舒适为度。
童子坐:两脚心相对相合,二小腿横平放体前,两手四指各握拇指,分别放在同侧大腿根上、或合十于胸前。此式适合未遗漏之童真乾体。
以上几种坐法都要求腰杆正直,但不是强直,强直则不久耐,自然为度。两肩放松下坠,两肘稍微向前展出,头似顶天,但意不可太过,应似顶非顶。呼吸自然、轻柔、深长。
坐定后从头到脚趾,逐一放松。仔细体会松的感觉,再在此感觉上放松放松再放松,但不可用力或急躁,应以非常柔和的声音默念:“松……松……”。“…”为颤音,仔细体会每个毛孔都在随之而颤,随之而松。想一下自己还是一个婴儿,全身上下柔软如绵。然后,静静地观察眼前这寂静的黑暗。
对于性功修炼较差的初学者,此时就会出现静坐时的第一难关,即识神的无休止的打扰。何为识神?人在婴儿时期,混混沌沌,对外界世界毫无认识,大脑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其功能只是支配婴儿的生命活动而已,此时的这一精神状态称之为“元神”。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大脑不断分工,除支配生命活动外,有了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认识使大脑由无知变为有知。此时,那种无识无知的精神状态被有知有识的精神状态代替,这一精神状态称之力“识神”。“元神”逐渐退位,“识神”势力逐渐扩充,最后独占“王室”(大脑之喻)。从此无为而治的“国家”(人体之喻),变成有为而治之邦,“天下大乱”,烦恼开始伴陪在人之左右。练功就是要废除暴君“识神”,立仁君“元神”归位执*。
识神的打扰表现在杂念纷纷。要扫除杂念需用一面“镜子”,古人云“心如明镜台”即此意。此“镜”即自己本心,要让心象一面镜子。杂念就好比一个物件,这一物体放在镜子前面,镜子就给它呈象,物件要离开,镜于也不留它。具体地说,如你在静坐时,大脑里浮现出白天打蓝球的场面,这时,你不要喜欢它,也不要因它是杂念而讨厌它,应保持冷漠的旁观态度,如同镜子呈像一样。镜子对自己所呈的像是不会有感情的,不喜欢也不讨厌。如打蓝球的场面要离去,你也不要挽留,你功夫不到家,则会有另一场面代替它。到家了就是静静的一片感觉,应迅速把握这一感觉。如有另一场面代替,则应用同样的冷漠态度旁观之,日久自然无杂念产生,这就象有个蹩脚的小丑想逗你发笑,而你对他的笑话毫无兴趣,笑不起来。这小丑虽然不断地讲一些新的笑话,但始终不能把你逗笑,最后只好没趣地走开。“识神”就比做这小丑,不断的杂念如同小丑的无聊的笑话,你冷漠地对待杂念,最终“识神”也就没趣地走开。战胜“识神”,也就闯过了静功的第一关。从此便算入了“静”之门。但此时若一味地溺于静,则易陷入第二道难关“昏睡”。应当观光聚性。此法稍后再叙。
消除杂念的方法有许多,诸如数息、存想等等,但许多人虽然按照别人所介绍的方法练习,却依然不能入静。甚至杂念反而增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富于联想所造成的。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来说,当你坐定后,杂念产生了,你就会想起所讲的那方法,而那方法中有个镜子的概念,于是,联想可能就会产生。你可能会想到某天某时,你一不小心把衣橱上的穿衣镜打烂了,结果如何如何。想到“小丑”一词,又会联想到剧院里的小丑、电影中的小丑,这样杂念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多了,所以,古时练功一般都不说明入静的方法,要做徒弟的自己去悟。悟出了便教下步功法,悟不出教也白搭。古语道:“性要自悟,命要师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吾随师初学之时也走了不少弯路,摸不到人静之门。最后采用存想法,才算入了此门。平常走在街上,眼里看着人群、车流,脑子里却想着一面强烈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墙壁。如此坚持了数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晚上静坐时,眼前也有这墙,只是灰暗了许多。师父却说这是一种-象-的弊病。于是,把这面有一定面积和形状的“墙”扩大为漫无边际的又无形状的一片虚白,结果几天后便入了门。这些也就是说,练功者自己本身要悟、要领会。哪种方法利于自己人静,或者自己觉得怎样对于自己入静帮助大,便采取它,不要见异思迁。
初入静,由于体内阴浊气多,眼前是一片黑暗,应细心去观察此片无尽的黑暗,你可能就会看到一些小星点在黑暗中时隐时现,这时应试着把这些小星点合在一块,变为大星点(其实这些星点并不会随意而合)。这样做能集中精力,但合他们时,千万不可用力、急躁。片刻自然有一些白的光在眼前波动。这是散性聚成的结果,称为-性光-,接着波动变大,有的微光欲消失,此时应追回,不让其走失。日久练习,此光由动变为不动,由微白变皓白。未破之童体者,此应把真念寓于此光中,最终达到-光即我也我即光-的忘我境界。已破之人,此时应将微意移于下丹田,转入命功修炼。
命功次第
一、炼精化气
①采药归炉
随着眼前之光由微白变为皓白,人之散性也变更而成定性,性功修练已到一定阶段,开始将微意移于下丹田。方法是静视眼前白光,(此视乃是由先前的阖目观眼前之黑暗,逐渐因放松入静眼睑自然微开一线之状态,非人为地留一线光练功。人为地睁开一线,会导致眼睑抖动影响入静。不如干脆闭了眼观眼前黑暗中之性光,而不是留一线观自然之光。一面随吸气引白光入下丹田(即气海穴,与脐相对入脐一寸二分,直径约四横指的一个球状虚空,乃众水所归之处。)呼则静观导入丹田之白光。如此夜夜行功自然有采精火候。静坐时,在无思无欲的情况下,生殖器突然勃起,元精生矣。此时勿惊勿慌,心若无此事发生一般;勿愧勿惧,心凝神于丹田之太虚,又如轻轻一意而已。等其亢极欲缩时,轻缓一吸导入丹田,一呼降至会阴,如此数遍外物(生殖器)自然缩尽,下山猛虎,手到擒来。这是因为体内精气日益充盈之故。此后,外物不仅在练功时会勃起,平时看书、走路亦会勃起,但终与静极而勃有别,静坐无欲而起,精源清澈,而平时勃起有清有浊(因色欲而起,为浊)。时用-吸、抵、撮、闭-口诀擒之。即在外物勃起时,急用鼻吸气降至会阴,撮紧肛门,继由脊梁上至百会,稍停闭紧口唇,防其由口而漏。再一呼降于丹田,如此数遍或数十遍,自然缩回。
②炼精成气
上段功夫采得精归炉后,须炼之,不然,最终满而遗漏。炼精用火,火分文武。
武火锻炼法:外物尽缩后,即吸一气由鼻根入于口下降至丹田,呼气时意守丹田,仔细体会其内之温热。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六六三十六息,息息归于丹田。
文火锻炼法:在武火之后,留心于眼前之静光,仔细听闻鼻息之声(此声乃想象之声,因通过前面几段功夫锻炼后,鼻息已细微到无声之境界),二十四息后,文火炼毕。
遂移微意于丹田之中温养生精,候元精生时外物复勃,仍用前法采之炼之。如此夜夜行功,数日后,丹田温暖舒适,氤氲不散,继续苦练则有开关之候。二、气足开关
通过上面采了炼,炼了采,功夫日益长进。待到息定时,体内之精炼成之气,已有其形,即腹部看得到的气丘。息定就是呼吸中断,不用鼻孔进行,而是皮肤和一些特殊部位。此是自然而然,非人故意所为。此时,气丘上下波动一升一降,耳内风生,眼帘光闪,丹田发热发烫,此时应静观之,气动意随之而到,不催促也不散离之,千万勿昏睡,不然气散。待热极而动时,以一意领至尾闾穴,体内气足者,只觉一股热流直冲入头顶,稍时化为甘露降入口内,应闭紧口唇防其出口而漏。只听-隆隆-作响降于丹田之内。若气不足则在冲顶时,会出现走走停停,走时意随,停时意守,这样分几次才能到头顶。
功夫至此小周天已通,此段功大后,气在体内复生时,外物再举,应以神领之运周天,候缩,则寂照之。“寂照”即忘记呼吸轮入杳冥中而入定。以后再生再运,古则称之为“还精补脑”。三、周天常转
上法久行,在静定中元气生,丹田觉温暖。此时,气已不行阳关,外物不复勃举。即不外驰,必上行中宫与神相交配合,氤氲不绝,如如不动,一股热气由丹田直入尾闾,上夹脊,过玉枕而达于泥九,复降入丹田,不由自主,自然而然,非人为也,复有气生而如此。
勤苦修之,遂归于大定,此时心情恬淡,眼前性光变为圆点,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谓之“玄关”。此后在定静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银运转三百六十周,满周天之数自然而停,此后复而如斯,谓之“法转自转”。
功夫炼到此步已发育成熟之性器官,日渐短缩如儿童的一般。此时,任督接连,八脉开通,遍体纯乾,筑基功毕。
练功注意事项
1、起居方面须断绝性生活,尤其是五十开外的老年人。
2、饮食方面须戒去腥臭之物,如葱、韭、大小蒜、薤、牛羊肉、狗肉等。总之清淡少食。
3、日常生活中存“三心”,即善心、柔心、童心(此心战胜美色有神效)。善心,心存友善、助人、崇敬、和平之谓。柔心,常想遍身柔软如棉,温柔恬静。童心,见美色则心动者,应急思其为自己之姊妹,妄念自消矣。
在线学习:
实修网课
陈传老祖一脉华山睡仙派南云东方睡功
互动交流
请加静修老师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