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家经验蒋军清九针治杂病经验
TUhjnbcbe - 2021/4/30 13:07:00
脸上白癜风 http://www.lzyyq.com/bdfima/

蒋*清,男,年生,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针灸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疗法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早年师从于*针灸名家徐占英教授学习针灸,后又得教于王文德老师学习新九针疗法,曾多次进修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骨伤研究所、擅长应用九针疗法配合推拿按摩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痛”;毫针刺法配合手法整脊治疗脊柱相关性病症。并能应用中医的诊疗技术采用针灸疗法对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疑难病症进行有效的诊治。

一、毫针刺法配合手法整脊

脊柱相关性疾病多由脊柱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形成椎周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机化、粘连刺激或压迫椎周的脊神经、内脏神经,引起临床症候群,或由于脊柱本身的急慢性损伤,造成脊柱自身力学的失衡,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及交感神经节出现症状。毫针刺法以脊柱两侧的夹脊穴为主要治疗点,配以胸腹部内脏病反射点和四肢疾病反应点,对脊柱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其治疗依据是直接刺激脊柱两侧软组织以松解、疏通为目的,解除脊神经、内脏神经的受压,调节脊神经与内脏神经的功能失调,从而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胸腹部内脏病反射点为脏腑经气汇聚的部位,针刺可使脏腑失衡状态得以调整。四肢疾病对应点为十二经腧穴,其合理的针刺可以产生特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信道输入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节,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动静正脊手法的应用纠正了脊柱错位关节的力学失衡,松解了椎周挛缩的肌肉、韧带及软组织结节,减轻了局部的疼痛,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部位水肿及各种代谢产物的吸收。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起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作用。

(一)颈源性头痛、头晕

本节所述头痛头晕是由于颈部急慢性损伤,枕筋膜增厚,颈椎小关节错位,钩椎关节增生等刺激压迫了颈部的神经血管而引起的头痛头晕。

1、毫针刺法:(1)取穴:取颈2/3夹脊为主穴(背后正中线旁开5分),配风池、大椎、后溪、申脉穴;

(2)刺法:选取直径0.40mm,长40mm毫针,取夹脊刺入1-1.2寸,强刺激捻转,使针感向后枕和项背放射,风池刺入1-1.5寸,强刺激捻转,使针感向头颈、眼部放射,大椎刺入1-1.5寸,轻捻转使之产生酸胀即可,后溪、申脉各针入1寸,轻捻转产生酸胀即可,上述穴位颈夹脊穴、风池穴、大椎穴不留针,后溪申脉穴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3次1疗程。

2、手法治疗:(1)松解法、仰卧推抹法: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扶头,另一手用拇指挠侧从枕部向颈项根部推抹,3-5遍,主要作用于枕腱弓,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等肌韧带,左右各做1次。

(2)整复手法:仰卧拔伸顿错法,病人仰卧,医者一手托枕,一手拢颌,协同用力,缓慢拔伸,并在拔伸状态下镇静10秒钟,再用一个小幅度的拔伸顿错,然后头转向左和右侧各做1次。

3、临床总结:上述手法、针法,每日1次,3日1疗程,应用该治疗方案,对例颈源性头痛头晕进行治疗,通过1~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疗效,症状完全消失例,症状明显改善例,无效8例。

(二)脊源性哮喘

本文所述哮喘是由于颈椎下段,胸椎上段,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刺激压迫支配肺气管的内脏神经而引起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管道普遍狭窄而致呼吸困难,发作若持续较久,即发生黏膜水肿,分泌物大量增多,临床以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广泛性哮鸣音,发绀,胸闷,吐粘液痰为主证,触诊检查颈6至胸3的棘突局部及其周围触及可有条索状结节。

1、毫针刺法:(1)取穴:颈7至胸3夹脊穴,天突、膻中、曲池、丰隆穴。

(2)刺法:选取0.4mmX40mm毫针,颈夹脊刺入1.5寸强刺激捻转10秒钟,停10秒,再捻转10秒,如此行针3-5次;天突向下斜刺1.5寸,上下缓慢提插5-7次;膻中穴刺法,取4根毫针,由膻中刺入,分别上下左右各刺1针,进针1.5寸深,并单方向捻转使其滞针;曲池丰隆刺入1.5寸左右,轻捻转。以上诸穴,颈胸夹脊穴、天突穴不留针,曲池、膻中、丰隆穴留针30分钟。

2、手法整复:(1)仰卧开胸顺气法:病人仰卧,医者用右手食中无名指,用指端由天突沿任脉向下推至关元,然后再由俞府沿肾经向下推至横骨,各推抹3-5遍。

(2)俯卧推擦3线法:病人俯卧,胸部垫薄枕,医者用一手小鱼际,从大椎向至阳推擦以透热为度,然后再从脊柱两侧的大杼向膈俞穴推擦以透热为度。

(3)整脊法:坐位拔伸顿错法:病人坐位,双手抱后枕部,医者双手由病人腋下向前,并交叉重迭于颈胸关节上,然后以胸部抵住病人的背部,双手协同用力,缓慢向上拔伸,并一个轻巧的顿错,可听见响声。

立位拔伸顿错法:病人站立位,医者由病人背后拢抱住患者的胸部,并用胸部抵住病人的上胸段,在其放松的状态下,向上拔伸,并用一个轻巧的顿错可听到连续的响声。

3、临床总结:上述针法和手法每日1次,5日1疗程,应用该治疗方案治疗例哮喘病人,包括非脊原性哮喘,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疗效,症状完全消失者并无发作者79例,症状明显改变后又复发者例,无效9例。

(三)急慢性胃炎及胃溃疡

急慢性胃炎及胃溃疡都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即是胃和十二指肠的疾病,临床以胃脘部疼痛,反酸嗳气食欲缺乏,部分患者在触诊时可发现胸椎棘突及其周围明显压痛及酸胀、不适感。

1、毫针刺法:(1)取穴:胸9至腰夹脊穴,配3脘穴(上中下脘),内关、足三里穴。

(2)刺法:选取0.4mm×40mm毫针,背夹脊刺入1.5寸,强刺激捻转10秒钟,停10秒,再捻转10秒,如此反复三遍,三脘穴,分别采用齐刺法,即每个穴点上并刺入3根针,刺入1.5寸左右,稍加提插即可,内关、足三里皆用齐刺法,刺入1~1.5寸,稍加提插不捻转。以上诸穴,夹脊穴不留针,三脘、足三里、内关留针30分钟。

2、手法治疗:(1)俯卧推按3线法:病人俯卧位,胸部垫薄枕,医者用一手小鱼际,由大椎向命门处推擦以透热为度,然后再由大杼向肾俞处推擦,以透热为度,左右均按。

(2)调理中焦法:分5步:

第1步,病人仰卧,医者用左手拇指点住巨阙穴,右手中指由上而下依次点按三脘、天枢、气海穴,每穴点按揉9次,此法做完后,病人的脘腹部即可松通;

第2步,医者左手拇指抵住彧中穴,右手食指无名小指用指的指肚,由三脘穴向带脉穴顺抹左右各顺抹3遍;

第3步,医者左手拇指点住病人的右侧带脉穴,余4指扣在脐上任脉在线,右手中指点在病人左侧带脉穴上,拇指点在建里穴上,双手协同用力使任脉处下压,带脉对挤,形成围拢之势,并保持30秒如此反复3遍;

第4步,医者双手拿脘腹部正中线的肌肉并向上提3次;

第5步,以脐为中心,顺逆摩腹各36次,上述手法结束后病人脘腹部要有明显的松通感和温热感。

(3)坐位拔伸顿错法:病人坐位,医者双臂由后向前拢抱住病人的胸部,缓慢拔伸,要感到力作用在胸椎中段时,停顿30秒钟,然后一个顿错,听到连续的响声。

3、临床总结:上述治疗方法每日1次,5次1疗程,应用该治疗方法对例急慢性胃脘痛病人进行治疗,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疗效。痊愈人次,明显好转人次,无效57人次。

(四)急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肠壁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多因肠道感染和炎症疾病引起,此外精神因素,食物过敏也是病因之一,特点是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肠鸣、大便稀薄或间加粘液和脓血,常伴纳差、脘闷、倦怠乏力、面色萎*、消瘦等症,肠镜检查,可见炎性改变,溃疡,肿物或器质性病变,钡餐检查可见肠道腔狭窄,发作时,出现场炎症状,腹部压痛,病久可营养不良,粪检镜下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少量脓细胞或便培养可获阳性,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脓血便。

1、毫针刺法:(1)取穴,腰2至腰5夹脊,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穴。

(2)刺法:选取0.4mm×40mm毫针,腰夹脊刺入1.5寸,强刺激捻转10秒钟,停10秒,再捻转10秒,如此反复三遍,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分别采用齐刺法,并排刺入3根针,深1.5寸左右,稍加提插不捻转,上述腰夹脊穴不留针,余穴留针30分钟。

2、手法治疗:(1)顺气法:病人仰卧,医者左手拇食指点住双侧腹通谷各穴,右手拇食指点住天枢穴,用点按法向下按压,病人有点矢气感,如无反应,则左手下移点按天枢穴,右手下移拇食指点按阴陵泉穴,先左侧后右侧,则会出现矢气或肠鸣音,或指下松动感。

(2)病人仰卧,腹部垫薄枕,医者用拇指指肚,在腰1-5脊后正中线,从中向两侧,分推脊方法,分推,以局部发红,通热为主。(3)侧卧板动法:病人侧卧,医者用侧扳法,扳动胸腰关节,左右各1次,以有声响为度。

3、临床总结:上述治疗方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用该治疗方法例急慢性结肠炎病人,其中治愈例,症状明显改善者例,无效27例,应用上述治疗慢性结肠炎常配中药的应用,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疗程。*参10g白术9g茯苓9g陈皮9g秦皮9g木香6g砂仁6g莲子肉15g炒薏米15g山药15g甘草6g

(五)痛经

痛经是指妇人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下腹部或其它不适,中医认为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或经期感受风寒湿冷,或喜食生冷使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痛经,或素体阳虚,不能温运胞宫,阳虚生寒,冲任虚寒,故经行时气血凝涩发为痛经。临床表现经气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甚至疼痛难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1、毫针刺法:(1)取穴,胸7至腰5夹脊(以有压痛或阳性反应为治疗点),八髎、气海、关元、合谷、三阴交穴。

(2)刺法:胸腰夹背的阳性点,以毫针刺入1-1.5寸,强刺激提转,1分钟左右,不留针;八髎穴刺入1-1.5寸,强刺激捻转不留针;气海关元,毫针刺入1.5寸,稍加提插,不捻转并加灸留针30分钟;合谷三阴交毫针刺入1.5寸,稍加提插,不捻转,留针30分钟。

2、手法治疗:(1)仰卧通任法:病人仰卧位,医者用右手食中无名3指,由膻中穴向曲骨穴处顺抹5-7遍,每逢穴位处,则加力点按。

(2)俯卧通法督:病人俯卧位,医者用右手拇指由大椎向腰俞穴部推抹5-7遍,每逢穴位处则加力点按。

(3)仰卧拿腹法:病人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拿病人的腹肌向上提拉5-7次。

(4)仰卧通带脉法:病人仰卧,医者左手拇指扣住病人的右侧带脉穴,中指点在气海穴上,右手中指扣在病人左侧带脉穴上,拇指点按在关元穴上,以形成围拢之势,协同用力,带脉穴向内顶,气治关元穴向下压,如此5~7次。

(5)仰卧侧扳法:病人侧卧位,医者用侧扳法,扳动腰骶关节,左右各一次。

4、临床总结:上述治疗方法每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此病的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每逢月经前一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次,用此方法治疗各种痛经例,其中治愈例,明显好转例,无效20例。

二、火针温通法的临床应用

火针温通法是经火力的温热刺激,以温阳祛寒,疏通气血,治愈疾病的方法,其作用机理是:(1)火针通过加热的针体经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这种被导入的火热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内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2)火针具有借火开门祛邪,以热引热之功效,常用于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祛腐,散脓散肿,止痛缓急,消除麻木,以及清热泻火解*之作用,可治疗的病种涉及到内外妇儿外,五官皮肤等多种病症。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发病,本病属于中医咳嗽、痰证、饮证、喘证等范畴与痰湿关系密切,而火热刺激可温阳散寒,温壮脏腑之阳气,可温阳健脾,温肺化痰,故可治疗此病。

1、火针刺法

(1)取穴:大椎、风门、肺俞、C5-T7夹脊(以阳性反应点为治疗点)。

(2)操作:取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后在上述穴位上个点刺3下,深约1寸左右,不留针。

2、毫针刺法

(1)取穴:天突、膻中、中脘、气海、曲池、丰隆,

(2)操作:取0.40×40mm毫针,天突向下斜刺1.5寸,轻提插不捻转3—5下,膻中用4根针,分别由穴点向上下左右各透刺1.5寸,中脘、气海、曲池、丰隆用齐刺法,即每穴用三根针并排刺入

深1.5寸左右,上述穴位天突不留针,余穴留针30分钟。

3、手法治疗

(1)俯卧温肺法,病人俯卧,胸部垫薄枕,医者用右手小鱼际在病人上胸段的督脉线及膀胱经线上反复推擦以致透热为度。

(2)仰卧开胸法,病人仰卧,医者在病人胸部的任脉在线,用双拇指向左右推抹,以发红为度。

(3)坐位拔伸顿错法,病人坐位,双臂互抱胸前,医者双手由病人腋下向前拢抱于病人的双手上,并用胸部抵住病人的上背部,然后缓慢拔伸,并保持拔伸1min,然后一个轻巧的顿错,可听到一连串的响声。

4、临床总结:上述治疗方法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应用刺法对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进行治疗,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疗效,其中治愈例,明显好转例,好转36例,无效17例。

(二)产后头痛

妇人产后头痛多为产后体虚,又外感风寒,或由内伤情志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头痛时作,伴肩背部冷痛,得暖则减,天气变化及情志变化后加重,为主要特征。

1、火针刺法:取穴:百会、大椎、风池、风门、肺俞、肩井、膈俞。

操作:取细火针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然后在上述穴位上点3下即可,不留针。

2、毫针刺法:选穴:合谷、三阴交、太冲

操作:取1.5寸毫针,用齐刺法分别在上述穴位上并排刺入3针,稍加提插不捻转,留针30min。

上述方法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应用该数据方法对90例产后头痛病人进行治疗,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统计,其中治愈58例,明显好转30例。无效2例。

(三)呃逆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临床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气连声,不能自控,轻者不治自愈,严重者昼夜不停,连续数日甚至数月不愈为主要特征。

1、火针刺法:取穴:大椎、风门、膈俞、膻中、中脘、气海。

操作:用细火针,每穴点上刺3下,不留针。

2、手法治疗:站位拔伸顿错法:病人站位,医者双臂由后向前抱住病人的胸部,并用自己的胸部抵住患者的胸椎中段,在放松的状态下向上拔伸,并用一个轻巧的顿错,可听到连续响声。

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应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例,痊愈例,无效15例。

(四)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慢性炎性症状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并可伴有肠上皮增生及异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等病变,中医学上为“胃痛”、“心病”等,其临床表现为胃痛、上腹部胀满、暖气和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

1、火针刺法,取穴:大椎、脾俞、肾俞、三脘、气海、足三里。

操作:取细火针,在酒精灯下烧到发红,在上述穴点上各点3下,约寸深,不留针。

2、脏腑点穴法,共分9式。

第一式,病人仰卧位暴露脘腹部,医者坐在病人的右侧,用右手中指按在阑门穴上(脐上1.5寸处),旋转推按,左手大拇指迎在巨阙部位,右手中指旋转推按以指下感到气通为度。

第二式,右手中指按在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拇指迎住巨阙部位,以建里穴气通为度。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食指中指按住左梁门部位,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以指下觉气通为度。

第四式,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在脐上任脉线上,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中指扣在腹部两侧的带脉穴上,往里拢拨,以腹部指下感觉有跳动为度。

第五式,按上式,用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按在左章门穴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推按毕,用右手食中指由章门穴往下斜推至少腹3遍。

第六式,按上式,右手大指迎住巨阙穴,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旋转推按,拨拢3次。

第七式,按上式,右手食指按上脘,中指按中脘,无名指按建里,同时旋转推按,并用左手中指食指迎住巨阙穴,以中脘、建里部位气通为度。

第八式,按上式,用右手大指、中指分别按住天枢穴,同时旋转点按以气通为度,左手大拇指分别迎住左梁门、右石关。

第九式,左手拿住建里部位,右手提拿气海部位,同时提起反复3遍。以上手法从1-9按顺序操作。

上述针法与手法,隔日1次,即1日火针点刺,1日脏腑点穴,3次为1疗程,应用上述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例,其中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者例,症状完全消失后,复发者例,无效69例。

(五)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异性炎症,是指中壮年男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病,其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不畅、尿道不适或刺痛、尿浊、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遗精等症状,尿道口常有稀薄水样或白色分泌物,前列腺部位或直肠内不适或隐痛,并可向腰骶、会阴部位放射。

1、火针刺法:取穴:腹部任脉线(神阙至曲骨)腹部肾经线(肓俞至横骨)、肾俞、八髎。

操作:取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在腹部任脉在线,由上而下点刺9下,腹部肾经穴上点刺9下,深度1寸左右。肾俞八髎穴分别点3下,均不留针。

2、按摩手法:(1)摩腹法,病人仰卧位,医者用右手掌面置于患者下腹部,先震后摩,以腹部温热为度。(2)擦腰骶法,病人仰卧,医者用右手小鱼际,在腰骶处搓擦,以温热为度。

上述方法一周2次,5周为1疗程,应用该法治疗例慢性前列腺病人,其中症状完全消失例,明显好转者例,无效26例。

(六)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肘劳,属伤筋范畴,本病因肘腕长期操劳,风寒之邪积聚肘节,以致劳伤气血或风寒阻塞脉道,经筋络脉失和而成,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临床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抗阻力腕臂动作时,疼痛、乏力,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影响肢体活动。

1、火针点刺:取穴:阿是穴、清冷渊、手三里。

刺法:取细火针于酒精灯上烧至发白于上穴道点上各点刺3下,不留针。

2、手法整复:

(1)理筋法:病人微屈肘,医者用拇指顺伸腕肌肌腹,顺推抹3-5遍。

(2)摇肘法:一助手固定病人的肘部,医者一手握腕一手持肘,在拔伸状态下,进行摇肘,以活动肱桡关节5~9次。

该治疗方法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应用此法治疗肘痛例,其中痊愈例,好转18例。

(文章选自《九针专家治疗精华集》,主编王文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经验蒋军清九针治杂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