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排病好转反应怎么回事
TUhjnbcbe - 2021/3/21 23:01:00

什么是排病好转反应?

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恐惧?

为什么我艾灸后会这样?

这些排病反应表示什么?

其实无论是刮痧艾灸还是揉腹

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排病好转反应

在做艾灸的过程中,不同人的体质,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有的反应受灸者感觉很好,欣然接受;但是有的反应,身体常出现酸、麻、痛等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排病反应”。排病反应几乎是所有艾灸之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表现症状五花八门,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不一而足……

这些都是返病的现象,如疼痛加剧、血糖不稳,月经不调等等,因而让受灸者误解且不易被接受,认为这是不好的。有些人因为排病反应比较大,出于担心,往往没有继续艾灸下去;有些人因为偏执于排病反应和灸感,应对不当,结果越灸越错;甚至还有人把排病反应当成副作用而加以诋毁——殊不知,其实这些实为正常的返病现象,继续艾灸并持之以恒,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排病好转反应不正常,那么艾灸不治病灸着灸着好多病都消失了,这就正常吗?所以艾灸能调百病的道理就在于艾灸可以排病,也就是原先有病才叫排病,把病排完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这也就是艾灸为什么消百病的道理。

以下是艾灸过程中,身体上有可能出现的具体反应及代表的效果,特列出供大家参照:

第一大类:全身排病好转反应

1.无特殊感觉。可能经络不通,身体太寒。

2.半身热感。人体是个圆运动没运动起来。

3.先热后不热。刚开始尽量不太畅通,能量不能传导,后来慢慢适应了是正常的。

4.热传感。说明经络比较畅通能传导艾灸产生的能量。

5.寒感。冒凉风、发冷,都是灸感。冒凉风是身体在往外排寒湿,说明体内寒湿极重;发冷说明阳虚。比如灸后背后感觉有空调,小腿排寒冷到发抖。

这种人身体太寒了要多做艾灸,并且重灸冒凉风的部位,如果全身发冷,建议艾灸督脉补阳。每天艾灸前先用灸后艾饼泡脚,增强血液循环,加强艾灸效果。我就是这样的人,堂姐也是。

6.艾灸的走窜现象。经络窜感。体内有一股气流上下来回流动,各种酸麻胀痛的感觉都有,跟站桩的排病好转反应一样。

走窜感,指艾灸时,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在肌表乃至体内呈现出动态的灸感。比如,艾灸大椎穴,整个督脉都能从上到下有所感应。

古代行*打战会点燃艾火,顺着艾烟的方向找水源一定能找到。艾的能量在我们体内也会去找寒湿,哪里有寒湿艾的能量就会走串到哪里,所以为什么灸背部也能调理到腹部。

走窜感具有透热、传热、扩热3种形态——透热,指艾火的温热之气沿肌表向深层穿透,具有灸前透后、灸后透前的作用;传热,指艾火的温热之气沿经络或一定方向朝远端传递,具有灸上传下、灸下传上的作用;扩热,指艾火的温热之气沿身体的一点向周围扩散,有灸一点扩一片的作用。

有无走窜感是艾灸效果好坏和经络畅通与否的重要标准。走窜感强,说明经络畅通,艾灸能够“气至病所”;反之,走窜感弱,说明经络阻滞比较严重。走窜感弱的人,请坚持艾灸,以尽快疏通经络。由于走窜感“找病”的缘故,对于不舒服的地方,要重灸。

7.出汗。排汗是正常反应,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在帮助人体代谢。正气足了,排汗功能得到增强,浊水才能通过汗液排出,这是体内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艾灸少量出汗为好,有人出冷汗有人出热汗,冷汗者体寒要多灸,持续出汗者体虚湿气重,要结合自身状况多灸。

汗会从身体最虚弱的地方大量排出。比如,额头排汗多,说明肝阳上亢;鼻子排汗多,说明肺气不足;胸口排汗多,说明脾胃失和;手心、脚心排汗多,说明血虚……如果排汗过多,以致于人很虚弱,说明灸量过多。

8.沉感。心往下沉有千斤重,经络瘀堵多灸。

9.酸痛感、疲劳嗜睡(白天也瞌睡)。体内垃圾过多,艾灸促进气血循环导致暂时气血不足。继续艾灸,过段时间阳气补上来就好了。

10.痰湿排病反应。呕吐腹泻小便恶臭等,出的汗特别黏黏,忽冷忽热。春夏在背部膀胱经多刮痧,饮食一定要清谈不可天天吃肉,千万不可天天喝什么奶。

11.排火热邪*。皮肤长出各种各样的脓包疔疮。饮食一定要清谈,配合怀山熟地水食疗。

12.排淤血。肠胃瘀血可能以黑色腥臭大便排出,心肺瘀血可能会咳嗽血丝,子宫瘀血可能在经期也可能不在经期,排出特别腥臭血块。有痔疮的人可能会重新发作变大后再变小直至消失。最好同时咨询当地中医,配合血府逐瘀汤清理瘀血。

13.发烧。长期不发烧的人一旦因为排病反应发烧,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体现机体免疫力增强。高烧40度以内,低烧38度以内都正常,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以多在背部大椎及膀胱经刮痧,疏通华佗夹脊穴,用多功能温脚仪灸脚引火下行。

14.类似过敏。皮肤会出现各种类似过敏现象。可以涂抹艾肤霜或者多喷丝瓜水,都可以调理皮肤问题。

15.疑似疾病加重。

症状加重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将体内正气调动起来对抗病邪,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自然不会轻易就范,就会顽强抵抗,二者相互博弈,身体就会出现排病反应。

症状加重说明身体机能还算旺盛,能够将正气调动起来。艾灸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阳气提升之后,正气就会增强,就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而如果身体太过虚弱,正气很难调动起来,就无法与病邪做斗争,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排病反应。

艾灸的阳气和身体里面的病气,双方进行激烈战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身的能量也在消耗。为了把寒湿排出体外,正气不足的时候总免不了出各种状况。

继续艾灸,当邪气排到体表时,皮肤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痒、凉,此时可在局部刮痧,以便邪气及时排出。多多站桩艾灸培补正气,到一定程度自然邪不可干。

16.染病现象。染病就是艾灸后添了“新病”,比如明明眼睛不红没有眼屎,艾灸20分钟之后马上眼睛发红很多眼屎。染病并不是艾灸过后才染的,而是身体里早就有了疾病的“种子”,只是还没有“发芽”,所以身体没有表现出来。艾灸过后,身体正气足了,“病种”就会提前暴露出来。为什么艾灸能够预防疾病,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病灶症状,制定调整方案,可以加灸相应穴位,也可以同时搭配其他保健方法。比如上文的眼睛问题,基本上都是肝经瘀堵,可以肝胆经络刮痧泄病气加灸合谷穴;每天喷50毫升丝瓜水加多功能温脚仪灸脚,引火下行也非常有效。很多人不理解还以为你故意无中生有,其实他们的经络已经堵得非常厉害自己还没发现。

17.返病现象。以前有的病会再次复发。我的痔疮就发作了,好几个月反反复复,坚持坐灸,加每天双头灸艾灸命门中脘气海各半小时,最后彻底消失。

有些人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好后多年都没有犯,艾灸过后,老毛病又犯了,这叫“勾病”。虽然老毛病多年没犯,但病根并没有祛除。艾灸激发了体内正气,正气在压制邪气时,病灶处残余的邪气出来抵抗,潜在症状就会爆发出来,其实这是艾灸在帮助身体祛除病根。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第二大类:上焦排病好转反应

1.头痛头晕。《证治准绳》认为,头就像天一样,清阳之气及脏腑精华都汇聚于此。因此头痛比较复杂,一般根据头痛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进行处理。一般而言,头痛是因为体内的寒、燥、火、风等外邪太重。艾灸补阳气,阳气得到增强就有能力与邪气对抗,而气具有走动、向上的特性,在对抗过程中,邪气就会从头部被驱赶出来,就会表现为头痛症状。

脑后疼痛说明肾阳不足,导致邪气存于膀胱经。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又从肾脏发出,外邪就会顺着膀胱经上达头部。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膀胱经、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同时温通督脉、活血化瘀,使邪气尽快排出体外。配合艾灸肾俞、命门、风池穴,大椎穴。晚上用桂枝、生姜泡脚,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有利于寒气排出体外。

头部两侧疼痛及偏头痛,说明胆经不通。因为此处是胆经所过之地,胆经半表半里,灸后寒、湿、风等外邪会从阴经转入阳经,疾病逐渐痊愈,但接下来就可能由脏入腑,就会表现出偏头痛。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两侧胆经刮痧,将邪气彻底发散出来,同时配合肝俞、胆俞进行刮痧,如果有结节,就进行按揉,然后艾灸20-30分钟,进一步培补阳气,防止邪气再一次由阳入阴。双头灸随身仪都可以。

头顶疼痛多属肝精不足、虚火上亢,肝经上行至额部,与督脉在头顶相会,肝阳上亢就会头痛。头顶疼痛一般从肝经论治,可以在四神聪、合谷穴、太冲穴进行按摩,每个穴位5-10分钟,然后每个穴位配合15-20分钟艾灸。双头灸随身仪眼鼻仪都可以。

前额疼痛多因脾阳不足、脾湿过重,灸后阳气提升,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加强,就会将体内湿邪排出,湿邪被驱赶外泛的过程就会表现出前额痛。应该补脾阳、祛脾湿,前者艾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后者艾灸阴陵泉穴、承山穴、丰隆穴、解溪穴。

如果分不清经络,就直接按揉、艾灸阿是穴,哪里不舒服就艾灸哪里,基本都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坚持艾灸,待外邪被驱除出去之后,头痛自然就会缓解。可能是实火也可能是虚火,可以用砭石按摩刮痧器在大椎刮痧,按压神门太阳,艾灸百会膻中都可以。

2.口干舌燥喉咙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灸后上火其实是体寒引起的。体内寒邪过盛,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一旦艾灸补充的阳气无法及时疏导和传输,就会表现出上火症状。这种大部分是上焦有虚火,中焦堵掉下焦虚寒。

一般而言,3类人群最易灸后上火——上热下寒的人,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上焦的“热”传输下不来,只能郁积在上焦,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建议滋阴,比如吃些银耳、糯米、黑木耳等;二则建议引火下行,可以艾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三则可以刮痧、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

中气虚弱的人,中气不足,气路不通,火降不来了,就会“上热”,同时肾水得不到火的温煦,就会“下寒”。阳虚之人,建议重灸关元穴(可同时艾灸中脘穴),使真元得以激发,有效祛除寒邪,等寒邪祛除后,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气血不足的人,阴血不足,阳气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此外,灸量过大、配穴不当、手法不当等,也会导致上火。如果上火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可以暂停几天或减少灸量。也可以嘴巴里含服丝瓜水原液,生姜片加盐水吃也挺好,加上用砭石美容仪刮大椎和天突,灸脚引火下行。

3.面色潮红。艾灸促进气血循环天然美容。

4.呼吸加快头重脚轻。可能有三高风险,脚上有六条经络,灸脚的效果是最好的,心肾相交。

5.咳嗽或者*痰。说明肺里有火。正常人肺气都是要下降的,现在有虚火降不下来,可以百合莲子羹食疗。

6.祛风除寒反应。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类似风寒感冒的各种症状都有,说明体内寒湿重,与肾阳虚衰有关。艾灸后阳气增强,气机鼓动,体内阴邪被正气驱逐出体表。肺主气,开窍于鼻,与鼻部、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阴邪聚集于上焦,为了赶跑它们,上焦真阳就会被大量消耗,而肺位于上焦,就会导致肺气不足,肺功能就会暂时受影响,就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的症状。

隔姜灸大椎穴,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膀胱经、肺经,充分调动肾阳、宣通肺气,症状会自行消失。不能误认为是感冒,忌吃寒凉药物,否则会把阴邪再一次阻滞在体内,前功尽弃。多喝点生姜红糖水或者站桩。

7.关节痛。灸后关节痛说明有寒湿邪气在里面。可以在关节处重灸,贴艾灸贴。

8.疏肝解郁反应。抑郁、狂躁、易怒、爱哭等,多见于经常生气、生闷气、压力大的人。这部分人体内郁气较多,灸后阳气上升,逐步将郁气排出体外,郁气需要一条出路,就会以宣泄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

肝主怒,可以艾灸肝俞穴、期门穴、太冲穴,帮助疏泄肝火,也可以刮肝经和胆经。肺主悲,可以艾灸大椎穴、肺俞穴、曲池穴,帮助宣降肺气,也可以刮肺经,以云门穴、中府穴、曲池穴为主。

性情大变,郁闷发泄。艾灸膻中穴半小时神门穴20分钟,灸脚半小时或者每只脚向下按压太冲穴九下,很快缓解症状。

(这种情况只要艾灸膻中穴和神门穴即可缓解)

9.睡眠暂时不正常。失眠和嗜睡交替进行,灸后阳气增强如果患者本身就偏阴虚,那么阳气就会过盛导致失眠。正邪相争,进而引起失眠。身体逐步建立新的秩序,会引起失眠。

如果失眠可以多听冥想音乐,带眼鼻灸关闭心灵的窗户。多功能温脚仪可以灸到太溪穴和涌泉穴,太溪穴滋阴,涌泉穴引火下行,可以帮助身体尽快调整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失眠症状会自然消失。睡前也可用过的艾饼煮水泡脚,有助睡眠。

灸后嗜睡、乏力,是典型的浮阳归元现象。“浮阳”就是阳虚外浮,阳气不足好比无根之火,漂浮于外,人会比较兴奋,但其实身体内部亏虚得厉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后果可想而知。而艾灸起到“归元”的作用,灸后人体元阳得到补充,让虚浮的阳气归位,人的兴奋状态得到调整,就会感觉到嗜睡、乏力。

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也是身体功能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的重要表现和最佳时期,此时好好休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跟着感觉走,想睡就睡。一般嗜睡一段时间后,睡眠就会恢复正常。

10.发烧。发烧是体内正气和邪气做斗争的重要表现。一般孩子施灸后容易发烧,因为孩子是稚阳之体,施灸后潜伏于体内的病邪容易从阳化热,表现出发烧症状。艾灸促使人体阳气升发,寒邪被驱赶到膀胱经,体温就会升高。

针对孩子发烧,让他们多喝温开水或生姜红糖水发汗,同时大椎刮痧泄热再艾灸。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医院就诊,同时搓痧或吮痧,帮助泄热,一般会选择大椎穴、肺俞穴、身柱穴。针对成人发烧,建议在膀胱经、督脉刮痧或拔罐,帮助泻热,刮痧一般以出痧为度,拔罐一般在内侧膀胱经定罐10-15分钟,同时用艾叶煮水泡脚,帮助发汗。

灸后发烧,不建议使用含有布洛芬等副作用强的退烧药,一来给身体带来*副作用,二来不利于潜藏的病邪排出。

第三大类:中焦排病好转反应

1.口腔溃疡、长痘、便秘。

素体阳盛:艾灸补阳,如果患者本身阳气偏盛,灸后加剧了积热上火,火在大肠就会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引起便秘。(这种情况现代人极少)建议艾灸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同时多饮水(空腹饮用蜂蜜水更佳),多摄入膳食纤维(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命门火衰:如果命门的火不足以化解下焦的阴邪,就会寒极生热,引发虚火,导致大肠主“津”功能太过,从而出现肠燥便秘,这种大便特别干像猫屎。除了艾灸督脉、关元穴等以培补真阳,还应搭配滋阴的太溪穴、复溜穴,帮助补充体内津液,以助大便排出。

可能心火太旺,也可能肺气不足导致肠道无力,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可以煲点乌梅三豆饮效果不错。

脾虚气虚:排便需要借助气的推动才能完成,如果患者本身中气不足,大肠气机就会连带着通降失调、传导失职,就无法排泄大便,这种大便前端硬后端软,说白了就是肛门那一段出不来。以疏通腹中气机为重,可重灸气海穴长强穴,每天用砭石自动揉腹仪揉腹部半小时。也可以适当吃补中益气丸。

灸量过大:艾灸时间过长,会把津液烤干,最终导致大便干燥。注意把控自己的灸量。

2.湿疹、痒、红疙瘩。这是体内的寒湿及*素通过肌表排出的表现,肺气不足又不能直接排出去。艾灸补充正气,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等阴邪被化开,而且艾灸会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体内的垃圾和*素也会被迅速代谢,寒湿邪、垃圾、*素就会从皮肤毛孔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出红疹、发痒。症状越明显,说明体内湿气越重,脾主运化水液,这就意味着脾胃功能往往比较虚弱。

不要停止艾灸,否则病邪会返回体内。建议坚持艾灸,尽快排出体表的*素等,让皮肤不适的症状尽快消失。轻微瘙痒,可以将艾灰用麻油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次使用约10-15分钟后洗去;同时减少灸量,并加灸大椎穴、曲池穴、百虫窝穴。脾胃虚弱之人,可加灸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以健脾祛湿,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湿的食物。肺气不足脾肾寒湿。可以涂抹艾肤霜或者多喷丝瓜水,都可以调理皮肤问题。

严重过敏者必须立刻就医。

3.水疱、红疹。灸后出水泡或者皮肤出红疹,湿气重血液垃圾过多。可以涂抹艾肤霜或者多喷丝瓜水,都可以调理皮肤问题。

4.腹泻、恶心、呕吐。

灸后腹泻,说明在排出*素和寒湿。人体排出*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排汗、放屁、大小便等,而大部分*素和寒湿由肠道排出。艾灸培补人体阳气,帮助身体驱逐阴邪,阴邪好比大雪,阳气好比太阳,大雪融化后成为雪水流到下水道,同理,阴邪化开后,部分就会下注到肠道,通过腹泻的方式排出。

一般腹泻越频繁、味道越臭、持续时间越长,说明体内瘀积的*素越多,正邪相争的过程越长,也就说明肠胃问题越严重。灸后腹泻与病理性腹泻有差别,灸后腹泻表现为腹部突然疼痛,腹泻之后,疼痛症状就会消失;病理性腹泻会让人虚脱、疲劳。

灸后腹泻也表示脾胃太寒了,马上艾灸中脘足三里或者吃一颗同仁堂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几分钟至半小时内见效,因人而异。

5.打嗝。胃里寒气太重,按压合谷穴,这种症状很快消失。

6.腹鸣或排气。肚子总有水声,肠胃在排废气挺好。

7.腹部或后腰出油。可能有三高风险,艾灸前最好用砭石自动揉腹仪按摩腹部半小时,记得一定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吃素少吃肉。

第四大类:下焦排病好转反应

1.腰酸背痛尿频尿急。排尿增多说明肾气增加。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而膀胱为水之腑,肾好比闸门,膀胱好比水库,因此膀胱的开阖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不足时,闸门就无力打开,水库的水就无法完全排出,*素和寒湿就滞留体内;反之,艾灸使体内肾气逐渐充足,闸门的开阖能力跟着恢复,尿液就会逐渐排出体外。

肾虚分阴阳,应该辩证施灸:肾阳虚之人应当补阳,可以艾灸督脉;肾阳虚要加大灸量,比如照命门肾俞穴等,坚持坐灸脚灸。肾阴虚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并多食百合、山药、蘑菇等滋阴食物。

2.肚脐那里有*水或水疱,说明体内寒湿气重,经络不通。有灸花,是好事。古人认为,艾灸后出现灸花,甚至要灸到流脓生疮,这样排除病邪的效果才好,故而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灸疮就是灸花)。女性可能有妇科炎症,男性寒湿重。坚持坐灸脚灸,配合双头灸艾灸中脘神阙命门等。

小水泡可以自行消失,大水泡可以用消*后的针挑破,放出水液,“泡破邪出”,而后再用艾灰和麻油调配后涂抹,还可对着患处悬灸,借助火力,增强杀菌效果。如果创面较大还化脓了,可以用艾叶煮水(水少量即可),而后将化脓处用艾水浸泡半小时左右,让创口自然干燥,几次下来就可以清理掉脓疮,长出新皮肤。也可以每天喷丝瓜水50毫升,三五天皮肤很快好转。一般水泡内的液体呈透明状的白色或略带*色,若液体浑浊粘稠,说明可能感染了,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担心灸花有碍美观,每次施灸可以温和灸,每穴15分钟为宜,一般不会出现灸花。

3.女性私密处。阴部发痒或者红疹等,可能是妇科病继续艾灸,喷丝瓜水或者涂抹艾肤霜。

4.女性月经。艾灸后会出现月经不正常,血块排出来或者经期前后日期对不上,都是正常的调理现象。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经血发黑或有褐色分泌物。说明体内寒邪过重:尽管艾灸为身体培补了阳气,但寒邪仍然堵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就会表现出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的现象,“寒则凝”,因此排出的经血中经常有黑色血块、褐色分泌物。

说明艾灸方法有误:最常见的就是只灸腰腹不灸腿。建议女性每次都要艾灸腿部,因为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是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只在上半圆打转,不能形成完整循环,气血不下行,就会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甚至闭经。

说明暂时艾灸过量:艾灸过量就会补气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就会伤津耗血,经期延后、经量变少乃至闭经等现象就出现了。

如果月经量不大,在经期继续艾灸是很好的调理方式。一般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切忌停灸,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艾灸力度。酌情加灸以下穴位:足三里穴,增强脾胃的气血生化能力;然谷穴,主治月经不调,升清降浊,平衡水火;复溜穴,肾水不足,内火亢盛;涌泉穴,引血归源。

配合刮痧等方法:先从命门穴刮到长强穴,打通这段经络,疏通瘀堵;同时将两侧呈八字刮开,因为两边有膀胱经的穴位,这些穴位主生殖和泌尿,疏通两边的经络,有助于气血运行。针对津液损耗的情况,可在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多吃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转化。

5.男性遗精。灸后遗精,遗的是“败精”,这是病理产物,多与鳏寡独居、肝肾不调、痰湿浊邪下注等有关。而艾灸增强了体内的正气,正气会将阻滞体内的败精排出体外,而后生成新的精液。

肝肾不调的人,建议服用一些中药调补肝肾,同时疏通肾经、肝经,并艾灸肾俞穴、肝俞穴、太溪穴等要穴,还要清淡饮食、不要熬夜、适度运动等。

肾虚的人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应该辩证施灸:肾阳虚之人应当补阳,可以艾灸督脉以及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肾阴虚之人应当滋阴,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并多食鸭肉、丝瓜、银耳等滋阴食物。

痰湿体质的人基本都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尤其以脾阳虚、脾虚湿滞最为常见,前者建议艾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后者建议艾灸阴陵泉穴、承山穴、丰隆穴、解溪穴。

用多功能温脚仪引火下行可以解决很多排病好转反应问题。

特别说明:无论哪种病症都可能出现排病好转反应,也可能出现疾病加重现象。比如说糖尿病人血糖不稳,高血压病人血压不稳,突然升高或者降低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太厉害要减少灸量慢慢排,疾病最终一定可以消除。

无论是刮痧还是艾灸都会出现排病反应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不好的,那就像买东西真假不分

误把排病好转反应当成不良反应停止艾灸受害的是自己

以下蓝字文章大家可以点击仔细看看刮痧百科

史上最全刮痧排病反应,建议收藏!

真假温坐仪

对排病好转反应的态度,

每位客户朋友的反应是不同的,

身体健康改善程度也是不同的。

有人根本说不得

你跟她谈排病反应

她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

她首先会觉得仪器有问题

别把人当弱智我可精明呢

再说直接把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排病好转反应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