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女,现年48,原籍江苏,现定居广东中山
我:一个人老心不老,爱时尚爱健康,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分享,拍打拉筋艾炙自愈法推广者,中医经典养生爱好者,传统文化传播者.....自认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每天活得精彩........
我,一个中医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一直追随曲黎敏老师有10年之久,直至年11月,成为了老师真正的学生,这辈子将立志为弘扬中医文化而努力。以下文章来自喜马拉雅曲黎敏老师精讲不生病的智慧《伤寒杂病论》《*帝内经》,我将其编辑整理,希望有缘之人能读到他,并能领悟他......
知行合一,古方今用,+实际案例解读原典
延伸《*帝内经》医理,以“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纲,旁征博引,结合《神农本草经》《医法圆通》《汤液经》《本草纲目》《千金方》《针灸大成》等传承千年的医书典籍、传世经方,深化剖析。
曲黎敏老师首次公开近30年中医研究笔记,结合现代人面临的实际身心问题,整理凝结成60+经典中医良方,穿插余件历代名中医临床经验,以一草一木微观之眼,窥探一呼一吸间生命大智.....从病根切入,消除疾病隐患,改变全家的生活状态....
.从“扁鹊劝医”看疾病的发展规律
如果人刚开始不舒服,比如发烧了就赶快泡个澡,喝点干姜通脉汤,底下泡一下脚,好好睡一大觉,发烧也许就解决了,第二天该上学上学,该干嘛干嘛。如果你拖着,或者是上抗生素,也许会拖很久,最后虽然有点损脾胃,但好了也成。就怕再治错了,生生把感冒治成肺炎,肺炎治成哮喘。好比幼儿园有些孩子月月都感冒,全班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他就得病,其实是这个孩子就是一直没治好。
病久则传化,究竟怎么传化呢?讲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吧,叫“扁鹊见齐桓侯”。其实这个故事属于扁鹊多管闲事。话说某日,齐桓公在高堂上坐着,扁鹊远远的拜见他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深。就说你现在有病,在皮肤上已经显现了,不治疗的话,会深入。谁也不喜欢一见面就有人说你有病吧?等扁鹊退下以后,齐桓公就说,医生就这德行,就是喜欢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来赚钱。可见这是常人之心理。所以,没事别多事,别学了点东西,就老在别人身上用,这,也是欠口德。
又五日,扁鹊又来了,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病,从腠理皮肤已经进入血脉了,这是一传。这故事里面的玄机是什么?就是扁鹊认为病五天一个传变。而在《伤寒论》里,认为病是七天一变。扁的思路是:病,一天走一藏,所以五天一个传变。张仲景是按气机和六经看待病气,所以到第七日恰是气机一个来复。所以,都没错。
又五日扁复见,说:君有疾在肠胃,不治恐深大家看,病的传变,是先皮肤腠理,然后到血脉,再往里是肠胃。但齐桓公却一点感觉都没有,索性不搭理扁鹊了。五天后,扁鹊又来了,说:君有病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也就是病入骨髓的话,命运之神都拿你没有办法了。等到五天后,齐桓公感觉到不舒服,派人召见扁鹊,这时候扁鹊已经逃离了,因为已经到骨髓了,没法治了。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在中国古代,病的传变是有顺序的,治疗也是有顺序的。扁鹊最后解释这件事的时候,日: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用什么?汤就是热水啊,就是用热水泡泡,或用药热敷按摩下就管用。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是说病邪到了血脉,扎针就管用。病邪在肠胃的时候,汤药之所及也。等到了骨髓时,神,都没办法了。
那么有人又会说:老师,把所有的经方都给个现在的剂量吧。本来我也想弄个经方小馆,把常用剂量给大家可又怕大家辨证不准用错了方子,所以沉吟至今。不是不给剂量,是每个人气血不同,剂量就不同。如果按汉代一两15克的剂量走,三两就是45克,有些人可能就量大了,承受不了;按李时珍的一两是三克呢,剂量有似乎不够。所以说,不好给剂量。
还有一点,大家或许不知:剂量小的药有发散、掀动的意味,有人吃了,病反而发动了,自己就害怕了;剂量大了呢,又有可能滞住了。所以,最好由医生从脉象上把握,才稳妥。
可有人又说了:关键现在外面很少有医生会开经方啊,我们老百姓不是还得自救?!那可怎么办呢?这个我也愁啊,我要是领导,恨不得天下中医都回炉《伤寒论》,可位卑言微,各位能来学习,我已感恩不尽,只想有缘相见时,可以有些共同的话题,很多医理、药理、发病过程也不必再多解释,彼此都能轻松很多。
治疗当中常有这样的奇葩事,比如我带过的学生给个病人治疗遗精,总不见效果,学生便求我看我一想,都是我教出来的,脉法啊、方子啊、思路啊,都差不到哪儿去,怎么会治不好。于是我便和病人聊了聊,又开了几副药,病人就没事儿了。我很好奇,问我学生给他开的什么方子?说跟我一样的方子。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其中,大概有三个原因吧。一是我的聊天打动了病人的内心,别小瞧这件事,不动心,不动念,病有时好不了。很多人说跟我聊天,病可以去大半,所以我一直想开个“话疗吧”,但说话太多又耗气,而且跟病人沟通非比跟正常人沟通,更耗心血,因此也就作罢。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顺天时”的问题。学生赶的时习段和我的时间段不一样,本来再吃几副药,病人也就好了,可这时病人和大夫都没有耐心了。其实殳有前面的打底,病是好不了的。就像吃饭,既然最后一口就饱了,但你不能只吃最后这一口。
所以大家要记住,永远不要把功劳归于自己,功劳都是老天的。这就培养你一颗谦卑的心,治好了,从来不要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老天让他治好的。这事太重要了,而没有治好病人,原因一定在医生或病人身上,一是医生可能医术不过关,二是病人可能不听话,再说了,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但治好了,救了命,一定都是老天的功劳。
第三个原因,方子同,但剂量有可能不同。剂量变,可能方子的名都変了。所以,方子是一层境界,剂量又是一层境界。
再说,很多方子,大家别总听我说,要自己琢磨琢磨。比如,《伤寒论》有建中汤,有理中汤,都是针对中焦的,建中,就是建设、补益,用饴糖就是从小肠开始为脾胃重建打底。而理中,就是治理中焦,在用红参补五藏虚的前提下,鼓荡中焦,以治理上下焦之气机。建设和治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家要仔细琢磨才是。
有人会不理解,附子理中丸不是专门走脾胃吗?肾精不足,不该用六味地*吗?貌似很对哦,但中焦若是不通,什么都不进去啊!遗精早泄的人为什么吃六味地*不管用呢,反而吃理中汤有良效,就是看医理通不通,胃与肾,互为关卡,土恰恰可以克水,脾胃好了,肾水オ能足,而一味在肾水上做功夫的人,就是没学好五行生克,就是医理不明。
?
我创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