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现有省、市、县三级非遗名录项目个,其中省级项目5个(年新增4个),市级名录项目18个(新申报20余项第四批市级项目正在审批中),县级名录项目个。
这些非遗项目涉及十个种类类,其中民间文学55项、民间音乐等4项、民间舞蹈类2项、戏曲类3项、曲艺类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0项、民间美术类10项、传统手工技艺类45个、传统医药5项、民间习俗79个。
一、省级名录项目
二、市县级名录项目
栗亭砚
栗亭砚因取材于古栗亭县境内(今伏家镇、栗川镇、泥阳镇等地),以产地得名。
栗亭石制砚始于宋代,书法家米芾《砚谱》记载:“栗亭石,色青,有铜点大如指,理慢,发墨不乏,亦有瓦砾之象。成州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著墨,为器甚佳。”年在伏家镇郭家庄附近发现栗亭砚石材老坑,石色以栗、栗*、灰青居多。此后“天赐一秀”根石艺术有限公司作为产业专营,成品古朴精美,浑厚高雅,造型奇特、形色诱人,与中国四大名砚各具特色,是可观赏,可实用,可收藏的工艺佳品。
徽县栗亭砚年在北京参加了“首届亚洲高端文化产品博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展”,近年在敦煌文博园设有专门展馆。
▼
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位于屋檐最前端的滴水瓦部分,具有图案造型,是古建筑陶雕构件之一,起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的作用。徽县瓦当制作历史悠久,在各乡镇农村传统土木结构建筑上曾广泛使用。徽县瓦当作品纹饰取材广泛,主要有山峰、禽鸟鹿獾、鱼龟草虫、变形文字。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徽县瓦当制作有采土、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每个技术环节需严格掌控。现主要活态传承于伏家镇李尧、泥阳镇成庄等村。
瓦当俗称瓦头,位于屋檐最前端的滴水瓦部分,具有图案造型,是古建筑陶雕构件之一,起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的作用。徽县瓦当制作历史悠久,在各乡镇农村传统土木结构建筑上曾广泛使用。徽县瓦当作品纹饰取材广泛,主要有山峰、禽鸟鹿獾、鱼龟草虫、变形文字。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徽县瓦当制作有采土、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每个技术环节需严格掌控。现主要活态传承于伏家镇李尧、泥阳镇成庄等村。
▼
徽县瓦当制作有采土、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每个技术环节需严格掌控。现主要活态传承于伏家镇李尧、泥阳镇成庄等村。
向下滑动
高台社火
泥阳高台社火,徽县泥阳镇李磨村春节期间民间传统社火形式和习俗之一。
泥阳高台社火,是以人抬平板为基础,在旋转轴上扎绑主要演员,并在其杂耍器物或兵器顶端(一般为4—6米)站立演员,进行展示性综合艺术表演。其主要架构分为轿式平台、抬杆、旋转轴、分支横杆等。其活动区域以往为徽县泥阳镇、江洛镇川区。随着交通的发展,其活动区域发展到成县城关及周边村镇。
▼
向左滑动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有文字记载的皮影戏最早出现在宋代,明清皮影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
皮影人物分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均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年11月27日,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徽县马山皮影戏年11月3日入列陇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徽县马山皮影戏徽县马山皮影戏农民画
徽县泥阳镇成家庄村农民画(年画)是富于地方特征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清末民国以来主要传承人成云武、成登第、成思敬、成俊明、成志锋、成卫东、成卫新、成来强、成江平、成水平等。上世纪70年代,受农民画(年画)传人成思敬画风影响,退职务农的书画爱好者成俊明,潜心学习农民画。在传统绘画题材不能表现的情况下,运用画笔展现时代风貌,遂培育了新代传人。
成家庄农民画(年画),主要表现体裁有中堂年画、家饰条屏、横幅和配合形势教育的宣传壁画等;形式有山水花鸟、历史人物、现代人物、新农村建设景象等;其内容承袭传统题材,如《财神图》《寿星图》《加官进宝图》《药王图》《鲁班图》《镇宅图》《松鹤延年》等,代表作品有:《人民领袖》《世纪伟人》《董存瑞》《上甘岭》《颗粒归仓》《农家小院》《农家乐园》等。
▼
炉齿面
大河店炉齿面源于北宋,产于秦陇至巴蜀的必经之路大河店。“要吃面大河店;要喝汤白水江;要吃包子徽县城。”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儿歌,其中“面”说的就是大河店炉齿面。
青泥岭是古代由陇入蜀的“故道、嘉陵道”途中最艰险的一段,鉴于青泥岭道路过于艰险难行,公元年冬在凤州河池县令王令图的倡议下,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奏请朝廷改道新修白水路。相传当地人为感激修路人的艰辛特为他们制作了当地特色炉齿面,食者均赞不绝口,炉齿面名声远扬。
大河店炉齿面,历经了近千年传承,是当地群众流传的饮食方法,并经岁月的锤炼,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形式,炉齿面传承谱系分“家传”和“师传”两种,自古相传,源远流长。炉齿面口感“劲、柔、滑”,以形似炉齿为主要特征。当今,大河店炉齿面已成为当地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文化,它的历史和固有的香味已随食客们跨越了大河店之辖地。
▼
草编
徽县从古到今盛产小麦、玉米、藤条等,当地民间大都用各种麦秆、包谷皮等植物编制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
编制的作品有针线包、菜篮子、水果盘、锅盖、水缸盖、鸡蛋筐、草帽、坐垫等。其主要原料麦杆、玉米皮、野草杆、叶、植物皮等,所成作品轻巧美观,经济实用,取材方便,资源广阔,低碳环保。
▼
羊皮扇鼓
羊皮扇鼓是古代羌人行*出征仪杖用物,众人合击以助*威,后用于祈福拜庙和传神祭祀活动。江洛镇羊皮扇鼓主要在邱家山一带传承13代人,现有队员20余人。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羊皮扇鼓表演的传统手法和演唱内容。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
年以来,县文化馆和镇文化站曾对江洛镇羊皮扇鼓演、唱内容进行抢救性保护,其第十二人代传承人董亮等被吸收为省级民俗协会会员,有14人加入县级民俗协会。该项目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化遗产名录。
▼
酒柿子
徽县酒柿子,盛产于徽县伏家镇、栗川乡、大河店乡、水阳乡、银杏树乡等乡镇。银杏树乡中川流域庆寿村、伏家镇西沟村等是主要徽县酒柿子的代表性原产地。徽县盛产不能生吃但耐存放的尖尖柿,当地人除了将尖尖柿悬挂外待发软后食用外,最主要的存储食用方式就是将其拌上甜酒曲装成酒柿子。
每年10月前后,将尖尖柿摘下后去叶留蒂,阴干柿子表面水分,选用高粱,加井水煮七八分熟,晾温,拌上以中草药配置成的特殊酒曲,用陶瓷大缸以发酵好的高粱垫底,以一层高粱一层柿子的方式均匀铺放,直至将缸装满,再用泥将缸口密封严实,30天左右即可开缸食用,可储存4-5个月。
酒柿子呈栗子色,口感鲜醇、爽快、果香显露,并伴有酒香,滋味醇厚、独特。寒冬季节,富含水分的酒柿子具有解渴充饥、助消化、利尿、驱内火、治喉痛等功效。
▼
金徽酒酿造技艺
金徽酒酿造技艺,是“中华老字号”企业——甘肃金徽酒业集团继承传统制酒技术和基本工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酿酒技艺。
金徽酒的酿造遵循“水乃酒之血,粮乃酒之肉,曲乃酒之骨”的传统名训。制酒过程中非常注重水、粮、曲等原料的质地,严格遵循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凡金徽酒业的白酒产品均采用海眼神泉中的纯净水、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以优质小麦制成的中高温包曲为糖化发酵剂,以新鲜稻曲为辅料,沿用百年老窖、固态续槽、跑窖循环、分层拌料、双轮发酵、适温蒸馏,使传统工艺和现代事物技术相结合。
所酿造的白酒产品具有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尾尽香长的独特风格。
▼
麻制品
徽县麻沿河镇植麻历史悠久,以麻为原料的麻制品是该镇及周边乡镇重要的手工特产,产品主要有麻绳、绳线、麻布、麻衣、麻袋、麻鞋。产品为纯手工加工制作而成,纯天然无污染。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的工业品广泛利用,传统的麻制品多被取代,但麻鞋、麻绳等制品在农村仍为人们所喜爱和使用。
▼
(图文:陇南徽县博物馆)
End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哦
监制:*海燕审核:王维编辑:邱盘霞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