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 化解人员难题
作为香港地产界大亨,施永青长期致力于研究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余波蔓延、内地推出楼市新*以及成交回升的市况下,施永青接受了中国证券报独家专访。 楼市止跌尚不明朗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香港房价是否到了止跌回稳的时候?未来一段时间香港楼市走势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施永青:目前还无法判断香港房价是不是会停止下跌,是否已经见底。因为宏观经济尤其是香港经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复苏,经济萎缩还在加剧,减薪失业还在蔓延,人们的租房能力在下降,租金也在下降,房地产行业不可能脱离宏观经济面而单独回升。 但由于房地产是一种投资品,房价可能会提前反映未来两三年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年11月中房地产市场最惨,香港的交投量只有3800套左右,反映的正是金融地震,但随后交投量开始回升,现在单月交投量约为5000至6000套,价格也有所反弹。金融地震已经过去,现在是海啸的余波,如果未来不出现更猛烈的海啸,房价应该不会跌很多。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评价内地房地产救市*策的作用? 施永青:内地出台的种种房地产救市*策作用肯定是有的,但并不会成为主导型作用,房地产市场走势关键是看实体经济。尤其是减免税费,省下来的都是小钱,交易成本只低了一点点,相对于房产的总价占比微乎其微。但银行房贷放松对成交确实起到了较大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二次置业和改善性需求的买家。近期出现的成交反弹与银行贷款放松有较大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方*府出台*策稳定楼市尤其是拯救开发商,只是权宜之计。原则上,站在*府的立场,不应该救开发商,应回收闲置土地,减少土地供应。但如果真的不救开发商,后遗症可能很大,会出现开发商倒闭、烂尾楼、工人失业以及建筑材料大量积压,进而影响多个行业,不利于抵抗金融危机。 开发商应快速卖房买地 中国证券报:自中央*府出台稳定楼市措施以来,各地都出现成交回升态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您对各地楼市走势作何种判断? 施永青:珠三角地区之前跌幅较大,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买得起房子了,自然成交量会率先回升。但北京、上海的房价前期跌幅不大,预计还会继续调整。内地的出口和失业状况均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也不敢轻易言回暖。但珠三角地区价量均有回升态势,也出现有炒家入市的情况,预计房价会在一个低位的支撑和高位的压力之间反复震荡。究竟是向下跌穿支撑位还是向上突破,关键还是看宏观经济层面的变化。 中国证券报:近四个月珠三角楼市成交快速回升,不少开发商开始提价,您对此持何种态度?对于现阶段开发商的销售和经营策略,您能否提一些建议? 施永青:我认为开发商不应快速提价,聪明的办法是趁机快速销售,大量出货,回笼资金。楼市成交刚刚回升,开发商就提价只会阻碍自己的销售,一旦价格上涨,交投很快就会冷清。在同行纷纷提价的情况下,明智的开发商应该是趁机出货。万科去年的策略就很明智,率先降价销售,自然卖得好。同时,内地房屋空置率很高,租金回报率下降,对房价也有较大压力。 我建议开发商在回笼现金的同时趁机买地。内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价格跌得更多,目前是较好的买地时机。开发商卖楼买地,快速开发,才能实现循环发展,积累更多利润。盲目地抬高房价,有价无市,利润无法实现。开发商还应该忘记前两年高额的买地价格,以未来的盈利来弥补短期的个别项目的亏损。 扩内需关键是改革分配制度 中国证券报:金融危机之下,各级*府都认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您觉得如何才能扩大内需? 施永青:内地出台的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当然是扩大内需的好办法。国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普通人消费能力太低。扩大内需的关键,其实是改革分配制度,改变长期的按资本分配的制度,提高普通工人工资,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国内需求增加了,才能化解过剩产能,促使资本流到实体经济中,才能避免资金大量流入股市、楼市。 在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施永青还特别建议中国可以趁金融危机用人民币向各国放债,借人民币给外国,而不是借出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由此可以促进外国购买中国商品,或来中国投资,消化过剩产能,促进就业。由于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都控制在中国,可以规避金融风险。让国际市场上流通中的人民币更多,才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结算,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施永青,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原集团主席,统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分公司一千余家,员工两万多名,同时身兼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员、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成员等公职。在施永青"无为而治"管理理念领导下,中原地产(中国)业务在内地强劲增长,现已成为内地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
这是日本和朝鲜红十字会一年半以来首次举行工作磋商,地点为中国沈阳。他们将主要讨论如何收集、归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死于朝鲜的日本人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