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亏心事,就不怕“*”敲门了吗?
7月1日,温家宝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农民陈凯旋向温家宝反映当地出现塌陷的问题,还为温总理带路现场考察塌陷的大坑。当晚,镇上流传说,派出所要抓陈凯旋,陈凯旋当即从家里跑掉,三天没敢露面。(7月15日《新京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意思是只要你为人坦诚不做有悖于良心的事情就不怕小*半夜敲门。年少的时候,我一直将这句话奉为真理。但是陈凯旋的出逃却让我发现:原来不做亏心事也是要怕*敲门的。然而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却可以肆无忌惮的装作小*半夜里去敲别人家的门。我们都知道欺骗他人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中国却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很愿意把自己装扮成傻子供下属欺骗。在中国,官员下乡调研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调查的路线是既定的,采访的对象是精选的,提出的问题是关心民生的,而得到的回答却永远是满意的。除了工作餐不是规定的四菜一汤,其他工作程序都是严格而又有序的,任何不和谐的人员都很难接近上面来的领导,对于那些异己份子则分派专门的人进行看守。对于这样“计划好”的调研或者检查,我们的一些上方领导似乎对此并不反感,相反长时间的计划主义滋生了形式主义,一些官员明知道这样的调查路线与调查对象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却依然根据地方官员的安排进行走访,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为何这些官员喜欢被下属欺骗呢?答案很简单,没有谁愿意在自己的辖区内出现大案、冤案,就算没有连带责任,也是不利于自己升迁的。同时,如果地方官员过于腐败,那么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肯定会被百姓围着反映问题,一些情绪过于激动的百姓甚至会危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胆小的官员都是按照套路出牌,给下属留条活路,也给自己赚足了面子。可是,今天却有一个“犯傻”的百姓打破了这一规范,他并不是受害者,但是却是一个人心肠,希望领导们能为百姓解决点问题。但是这样的热心肠,这个小小的愿望却极大的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向总理反映问题,半夜便有官员砸门问话,在*府工作的亲戚也训斥他说:“随便向总理反映问题很冒失,建议他出去躲躲。”事后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但是陈凯旋还是便宜的处理掉了自己的菜店,选择了回家务农。温总理和善亲们,热情的接受百姓的上访,那么陈凯旋在反映问题后为何又要疑神疑*,甚至逃跑避难呢?陈凯旋的担忧是否是多余的呢?笔者认为,如果换了你是陈凯旋,做出了这样“冒失”的举动,你也一样会恐惧。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员在本地的影响力来得更为直接,得罪了他们你就很难在当地立足,所以陈凯旋不害怕才是奇怪的。所幸的是,他反映的并不是当地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而且他又有幸的遇到了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温总理,所以他才能逃过一劫。试想,如果他反映的是贪污腐败问题,或者遇到的是一个混用的上级官员,恐怕昔日的赵作海就是明日的陈凯旋。为何百姓要如此惧怕地方官员?为什么向总理反映问题也要事后逃跑?今晚百姓在常年的上访实践中,渐渐认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你提交的上访材料最终还是会落到被你投诉的官员手中,他甚至是这个上访案件的最终审批者。你不但告不倒他,还要被他打击报复,轻则被训斥一番,重则被关进地方*校学习从此杳无音信。这样的上访,已经让百姓寒了心,所以大多数人愿意装聋作哑配合官员们演好下乡调查这出戏。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曾向提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是准备替*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话其实反映了很多地方官员的“官本位”思想,对于他们来说*绩始终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绩还可以“创造”*绩,只要能够升官发财,他们可以无所不为。而对民生的疾苦却置若罔闻,在上级调查时只要设计好检查路线就可平安无事。
陈凯旋的恐惧并不是多余的,他反映出人民对地方官员惧怕而不是敬畏的心理。如果想要彻底消除人民的顾忌,让上级官员们多了解一些实际情况,那么各种深入基层的调研就必须不按照套路出牌,在没有地方官员陪同的情况下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同时群众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上级反映情况,这样就不怕当地官员“秋后算账”了。
在台湾,农民可以在陈水扁当*时期踢他的屁股;在美国,百姓可以在白宫面前打出横幅批评总统;在中国,农民向总理反映一些天灾问题,却要远避深山……或许当中国的百姓无需为上访而担忧后果的时候,中国就真正的进入了民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