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保养奇穴1:肾俞穴—固本补肾的养生秘术
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的背俞穴。肾,肾脏也。俞,输也。本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已经慢慢进入了秋季,又到了人们进补的季节,不过这个时候,男性朋友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了,秋季可是男人病多发的高峰期,每年这个时候,多种影响男性功能障碍的疾病会出现“入秋现象”,有不少患有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男士会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来源于网络,掌门师兄编辑整理于.8精补“肾俞穴”——固本还阳
肾俞穴是与男性健康较为密切的一个穴位。一些男性因为腰部外伤,而影响到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因为腰部有很多交感神纤和副交感神经,一旦出现劳损或受伤,疼痛感都可能阻碍男性过性生活。
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无副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艾灸肾俞穴可以益肾纳气、填精补髓、强腰健脊。
男人保养奇穴2: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来源于网络,掌门师兄编辑整理于.8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太溪,属足少阴肾经。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1.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症;
2.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3.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4.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5.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6.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症。
女人艾灸奇穴1:三阴交—成就女人不老神话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秋季气温下降,天气变幻莫测,早晚温差大,这就成为秋季女性生物钟紊乱、面黄衰老的主要根源之一。秋季人体抵抗力相对会变弱,对于原本就有妇科疾病的患者而言,秋季也成为妇科病高复的发的季节。
来源于网络,掌门师兄编辑整理于.8精补“三阴交”——延缓衰老
三阴交位于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它是足太阴脾、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名,同时它又有“女三里”之称,被称为“女人穴”,几乎囊括了女人的各种病症。
三阴交穴因其所处位置特殊,相当于处在一个经络环岛上,或者是一个经络的交通枢纽站,它上可联脾经,横可联肝经,下可联肾经,刺激它,有助于将三条阴经的气血重新调配,其重要性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女人艾灸奇穴2: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关元,任脉腧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的募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
在脐中下3寸(四横指宽)腹中线上。
功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来源于网络,掌门师兄编辑整理于.8古代女人保养子宫之术
古代妃子为了容颜永驻,每天晚上酉时开始艾灸关元穴,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左右,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保养子宫和卵巢。以慰帝王,长受恩宠。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艾灸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老人灸奇穴:足三里——延年益寿的长寿之道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深秋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老人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来源于网络,掌门师兄编辑整理于.8药王孙思邈的岁长寿之道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活了多岁(民间还有其他说法),被人们称为“药王”。他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立志学医。到中年以后,孙思邈开始经常用艾火“遍身烧”,而灸得最多的穴位,就是位于小腿上的足三里穴。孙思邈长年累月地使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进行养生,90多岁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年过百岁仍能著书立说。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古人用灸法来治疗疾病的记载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对人体有突出的保健作用。过去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
《千金方》记载“灸五百壮,少亦灸一二百壮”。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中老年朋友身体阳气越来越弱,秋季风寒湿邪入湿,更应坚持艾灸,虽不一定能活到孙思邈的年纪,但绝对可以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