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意思是如果在冬季补好身体,来春身体倍儿棒!那冬天要如何进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引补”调脾胃
民间有“以冬补冬”的说法,即通过进补调理体质,增强御寒能力。但是未“引补”就盲目大补,脾胃会虚不受补,适得其反。
因此不妨预留点时间做好“引补”工作,在冬至前一个月开始“引补”,用芡实、红枣、牛羊肉、鱼肉等温补食物。
羊肉羊肉性热味甘,含有丰富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滋阴补气、补肾养血、暖中补虚的功效。
冬季吃羊肉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冷的现象,尤其适合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人群食用。
鱼肉
适宜进补的冬季,易燥热上火。因此营养丰富、脂肪低的鱼肉适合不能吃燥热的人群进补。
热粥天冷来碗粥,想想就幸福。怕心火燥失眠,可食用可养心除烦的小麦粥;怕积食多痰,可食用消食除痰的萝卜粥;怕脾胃乏力,可食用益阳养精的芝麻粥和健脾养胃的茯苓粥。
起居重养藏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季起居养生重养藏,敛阴养阳,为来春身体储备能量。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和经络的活动都以阳气为根本。
体内阳气充足,万物生发,身体机能好;若阳气衰败,万物难以生存,病痛缠身是自然的。
早睡晚起、推迟晨练
由于冬季昼短夜长,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
夜间适当早睡(最好23点前入睡)以保证充足睡眠,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外出晨练,此时阳气蓄锐,头脑灵敏,利于人体阳气生发。
适当运动出汗冬季应适当活动筋骨、微出汗,出大汗有悖于阳气养藏之道。
运动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末梢的保暖,同时保护好关节。适当选择室内运动和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项目,如空中踏车等。
关节炎患者,尽量选择温和运动,不宜深蹲、扎马步、登山等损伤关节的运动。
调节不良情绪
冬季万物凋零,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郁郁寡欢。加上天黑早的原因,大脑褪黑素分泌增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情绪。
因此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豁达开朗的良好心态以内收神气。
御寒防五寒冬季凉燥愈发明显,骤变的天气易感冒产生不适,因此防五寒身体才更好。
防鼻寒
天冷鼻炎更易复发,不妨每日早晚用冷水洗鼻,同时揉搓鼻翼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防颈寒
冬季要注意脖子保暖,脖子有许多重要穴位以及血管,出门围裹围巾可挡风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
防足寒寒从脚起,足底生暖身才暖,因此要多穿袜子少光脚,夜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泡脚并非人人适合,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
防肾寒
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以保养肾脏为主。
寒冷最伤肾的阳气,肾阳被伤会出现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症状,同时伴随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疾病。
防风寒寒冷的天气易使人外感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因此要适时添衣,外出戴帽子、手套、围巾,风大时可戴口罩。
冬季来临,预防感冒多喝水,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果蔬,少食油腻辛辣。夜间睡觉盖好被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
同时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脑卒中和皮肤病,一旦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了解更多的健康常识
敬请收看
广东卫视
《健康有道之广东名医大讲堂》
每周六23:45准时开讲!
反特刑侦大剧《光荣时代》
广东卫视“活力剧场”
每晚19:30正在热播
原标题:《冬季是补身体的好时候,谨记这“五防”让你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