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近视害人不浅,古代这些大佬也近视,他
TUhjnbcbe - 2024/6/27 1:39:00

诚如问题所言,古代也是有近视眼的,只不过数量很少。为何数量少呢?大致原因如下:

一是古人生活贴近自然,远离辐射和电子产品干扰,缺少近视眼致病的外在条件。二是古人大都以“耕读传家”,男耕女织,体力脑力有益结合,生活方式比较健康。三是古代人口基数小,读书人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通常情况下,读得起书的人,家庭条件较好,不缺营养,照明条件也不差,往往不会因为读书而诱发近视。四是古人读书写字看到的都是规格很大的毛笔字,一目了然,看起来毫不费力。

综合来看,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古人也是有近视的,一些热衷功名、挑灯夜读的文人骚客一不小心就中了近视的招。

大文豪欧阳修在《读书》中自嘲:“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欧阳修时常为自己的眼疾担心不安。叶梦得著书《石林燕语》有载:“欧阳文忠近视”。可见,欧阳修得的是近视。韩愈曾在《祭十二郎文》中提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三十多岁,就已经看不清东西了,这无疑就是近视的表现。白居易为自己的眼睛专门写了一首诗《眼暗》,内容如下: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可见,白居易深受眼疾尤其是近视眼的折磨。其实,不止以上文豪,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诗人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陆游等都有可能是近视眼。

既然得了近视,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欧阳修是“惟使人读而听之”,让人读书给自己听;王安石得了近视眼生活相当不便,一般只吃眼前的菜,以至于王夫人不知道王安石喜欢吃什么菜。综合来看,近视造成古人生活诸多不便。

关于这一点,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中有几个故事,让人捧腹不已。现摘录两则,大家自行脑补:

兄弟三人皆近视,同拜一客。堂上悬“遗清堂”一匾,伯曰:“主人原来患此病,不然,何以取‘遗精室’也。”仔细看良久,曰:“非也。想主人好道,故名‘道情堂’耳。”二人争论不已,以季弟目力更好,使辨之。乃张目眈视半晌,曰:“汝两人皆妄,上面安得有匾!”

一近视出门,见街头牛屎一大堆,认为路人遗下的盒子。随用双手去捧,见其烂湿,乃叹曰:“好个盒子,只可惜漆水未干。”

笑话背后透露出近视之人的无奈。那么,古人得了近视怎么办呢?

古代虽然医学不太发达,但也有矫正视力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针灸、吃中药和户外活动来治疗。诸多方法中,最好的无疑是让眼睛得到休息。刘禹锡就曾提出“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显然,这是在告诫大家减少阅读,恢复视力。

如果近视已深,无法读书写字,古人也有放大镜这一神器。东汉王室刘荆墓中就曾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5倍。比较遗憾的是,我们虽然打磨镜片较早,但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眼镜,直到明朝开始,眼镜就被引进中国后,人们应对近视的方法才逐步多了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视害人不浅,古代这些大佬也近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