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立冬时节的养生 [复制链接]

1#

寒风凛凛,不知不觉今年的冬天已经到来,立冬时的北方很配合的下起了大雪,成都也已变得阴冷绵绵,无处可躲的寒冷甚至让人有些想念夏天的火热。

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古代人们对立冬节气十分重视,到了立冬这一天不同地区的人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重要的一天。

而冬天往往是生物最难捱的季节,所谓“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到了冬天各种生物都对寒冬“避其锋芒”,人类虽然也是难以抵抗寒冷,但是古人们却懂得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总结出了冬天的养生之道!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立冬时节的养生之道!

一、立冬时节应当注重养肾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素问》有:“腰者,肾之府”的说法,而立冬后阴气极盛,如果不注意养护很容易损伤到肾阳从而有损健康。

五行理论认为冬天属水,而“肾”也属水,因此到了冬季肾容易受到侵害;

《黄帝内经》讲:“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就是说立冬之后人们应该保持精神的宁静,控制活动,避免过多消耗阳气,从而使得体内的阳气潜藏,如若不然的话到了春天就会因为肾气损伤而四肢枯软无力。

因此冬季我们要注重养肾。

二、《素问》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冬季的养生原则应当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即敛阴护阳!

1、饮食:

食物的选择:冬季进补应该把握补肾固阳的原则,一般吃羊肉、鸡肉、狗肉、鱼虾、牡蛎、韭菜等可补阳气,对于日常养护而言可适当多吃一些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红枣、木耳等食物。

咸味入肾,适当吃咸有益于补肾;但是咸属火,咸味太多会导致心火上升,消耗肾水;冬季主藏,不易消耗肾水,因此应注意少咸适量,使肾气平和。

保持饮水:冬季即使没有口渴也应保持适量饮水,饮水维持人身体正常的代谢,并可以减少肾脏的压力

2、起居

“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阴气强阳气弱,因此应该晚上早点睡觉,早上等待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这里的“早晚”因为地域不同其实并不定是非常标准时间,而是指顺应阳气的升降规律,在阳气下降的时候准备休息,在阳气上升的时候起床。

3、按摩艾灸

涌泉穴:也称为“地冲”、“蹶心”,有道是“肾出于涌泉”,涌泉穴为足少阴经的井穴,是足少阴肾经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是人体保健非常重要的大穴,艾灸此穴可以强身健体、补益肾经,改善睡眠。

三阴交:脚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此穴位对肝、脾、肾三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对“妇科病症”疗效很好,同时也可辅助治疗男性生殖功问题,日常保健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之功能;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因此如果冬天穿露脚踝的裤子,很容易使得此穴位受寒。

足三里:此穴位可以说是养生大穴,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进行保健养生,艾灸足三里可以通调百病,补气壮阳,延年益寿,据说孙思邈在有生之年会经常艾灸足三里,最终活了岁。

关元、气海、神阙:三个穴位均位于小腹中心线上,也是养生大穴,艾灸可补阳,有固阳与生阳之效,神阙穴更是被称作元气归藏之根,非常重要;关元穴主生殖功能,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气海也有“生气之源”的说法,可补助先天不足之人。

命门、肾俞:神阙正对腰椎处就是命门,肾俞就位于命门两侧,艾灸这两个穴位可有益于缓解腰椎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问题,并可以改善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等问题,对生殖系统疾病,包括阳痿、遗精、流产等都有治疗作用

以上穴位按摩艾灸均有效果

冬日穿衣应以保暖为主,不要跟秋裤过不去!很多女生喜欢穿露脐装,很容易让小腹后腰处众多穴位受寒,从而引发宫寒、月经疼痛、月经不调甚至不易受孕等病症,可改掉坏习惯辅以艾灸缓解症状。

注:入夜后最好不要艾灸,因为入夜后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而艾灸属阳,因此这时艾灸容易使人伤阴。

4、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可保持人体活力,提升代谢水平,保持各脏腑良好的状态,从而使人体保持健康。

冬季属阴,宜少泄津液,因此运动不宜过剧烈,剧烈运动或者大量出汗会导致阳气外泄,有悖“敛阴护阳”的原则。

因此冬季也不宜天天洗澡,洗澡同样容易让阳气外泄

你还知道那些好用的养生方法吗?欢迎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